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甲的成语

甲的成语(共124个)

  • 世间子须臾事

    shì jiān jiǎ zǐ xū yú shì

    成语解释:世间:人世间;甲子:六十年;须臾:片刻。
    指六十年是非常短暂的。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成语出处:唐・许浑《送宋处士归山》: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 丢盔抛

    diu kuī pāo jiǎ

    成语解释:见“丢盔卸甲”。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丢盔

    qì jiǎ diū kuī

    成语解释: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执锐

    huàn jiǎ zhí ruì

    成语解释:擐:穿;锐:兵器。
    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束兵

    gāo jiǎ shù bīng

    成语解释: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颍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

  • 厉兵

    shàn jiǎ lì bīng

    成语解释: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
    指作军事准备。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 案兵束

    àn bīng shù jiǎ

    成语解释: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腹中鳞

    fù zhōng lín jiǎ

    成语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
    比喻居心险恶。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 兵在胸

    jiǎ bīng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
    比喻胸中富有韬略。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 韬戈卷

    tāo gē juǎn jiǎ

    成语解释: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

    成语出处:《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 束戈卷

    shù gē juàn jiǎ

    成语解释: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

    成语出处:元《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 厉兵

    jiān jiǎ lì bīng

    成语解释: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 负弩

    qì jiǎ fù nǔ

    成语解释: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 利兵

    láo jiǎ lì bīng

    成语解释: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 倒戈

    qì jiǎ dǎo gē

    成语解释: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