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的成语(共124个)
- 片甲不存- 成语解释: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支,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 
- 倒戈卸甲- 成语解释: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 甲第连云- 成语解释: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 
 连云:形容高耸入云。
 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成语出处: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 胸中甲兵- 成语解释:甲兵:披甲的士兵。 
 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 擐甲执兵- 成语解释:擐:穿;兵:武器。 
 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缮甲治兵- 成语解释:缮甲:修治铠甲。 
 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 
- 按甲寝兵- 成语解释: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 解甲休兵- 成语解释:见“解甲休士”。 -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丢盔弃甲- 成语解释: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 
 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 弃甲曳兵- 成语解释: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 
 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抛戈弃甲- 成语解释: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片甲不回- 成语解释: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 成语出处:《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 片甲无存- 成语解释: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 -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交战》:“杀得他只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渡江去了。”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回:“末将明日使姜尚无备,再杀他个片甲无存,早早奏凯。”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成语解释: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成语解释: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