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的成语(共119个)
屈身守分
成语解释:屈身:身体弯曲;守分:安分守己。
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义不屈节
成语解释:节:节操。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屈尊敬贤
成语解释: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
诘屈聱牙
成语解释: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
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聱牙佶屈
成语解释: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
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哀穷悼屈
成语解释:哀:怜恤;穷:境遇不好,指不得志;悼:伤心;屈:冤屈。
对身处逆境的人,表示怜恤和伤感。成语出处:唐・韩愈《上书部李侍郎书》:尚贤而与能,哀穷而悼屈。
蒙冤受屈
成语解释:蒙:受;冤:冤枉;屈:屈辱。
遭受了冤枉和屈辱。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力屈计穷
成语解释:屈:穷尽。
力量智谋都已用完。成语出处:《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势穷力屈
成语解释: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势穷力屈,然后可招抚也。”
謷牙诘屈
成语解释:同“诘屈聱牙”。謷,通“聱”。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
成语出处: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抗志不屈
成语解释:志节高尚,宁死也不肯屈服而改变志节。
成语出处:孔丛子抗志:“与其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
抱赃叫屈
成语解释:手里拿着赃物却叫喊冤枉。比喻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无理狡辩。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古人恁么说话,大似抱赃叫屈。
大直若屈
成语解释: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成语出处:《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含冤受屈
成语解释:见“含冤负屈”。
成语出处: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号天叫屈
成语解释:号:大声哭叫。
大哭大喊地说自己受了冤枉和委屈。成语出处:明・天然智叟《石头点》:又是一顿板子,送下死囚牢里。方六一随入看视,假意号天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