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成语(共252个)
直内方外
成语解释: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成语出处:《周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吃里爬外
成语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
里通外国
成语解释:里通:暗中勾结。
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拒人于千里之外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言外之意
成语解释: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
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成语出处: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置之度外
成语解释: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
形容不放在心上。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超然物外
成语解释: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
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成语出处: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身外之物
成语解释: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秀外慧中
成语解释: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超然象外
成语解释: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成语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超以象外
成语解释: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成语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海外奇谈
成语解释: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
《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荻编补遗・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外宽内深
成语解释: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内柔外刚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外方内圆
成语解释: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成语出处:《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