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成语(共252个)
外宽内忌
成语解释: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戏传》:“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
秀外惠中
成语解释:惠:通“慧”,聪慧。
外表秀丽,内心聪明。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外巧内嫉
成语解释: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外刚内柔
成语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九霄云外
成语解释:九霄:天的最高处。
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邪魔外道
成语解释:佛教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学说。
成语出处:《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
法外施仁
成语解释: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俯从部议。”
逍遥法外
成语解释: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梁昭明集・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安内攘外
成语解释: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成语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外合里应
成语解释: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成语出处:《前汉书平话》上卷:“高皇大喜,既便来日准备外合里应,拿捉陈豨。”
里里外外
成语解释:里面和外面。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时值秋残冬到,石秀里里外外,身上都换了新衣服穿着。”
彻内彻外
成语解释:见“彻里彻外”。
成语出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枝外生枝
成语解释: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外圆内方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外柔内刚
成语解释:柔:柔顺。
刚:刚强。
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