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外的成语

外的成语(共252个)

  • 夹攻

    nèi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 里应

    lǐ yìng wài hé

    成语解释:应:接应;合:配合。
    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

    成语出处: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 内忧

    nèi yōu wài huàn

    成语解释:忧:忧虑;患:祸患。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 强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成语解释: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 之意

    xi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南史・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夹攻

    lǐ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内举不避亲,举不避怨

    nèi jǔ bù bì qīn , wài jǔ bù bì yuàn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 fāng wài rén

    成语解释:方外:世外。
    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

  • 弃之度

    qì zhī dù wài

    成语解释: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 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成语解释: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 拒之门

    jù zhī mén wài

    成语解释:拒:拒绝。
    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 喜出望

    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望:希望;意料。
    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之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成语解释: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 置身事

    zhì shēn shì wài

    成语解释:置:安放。
    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 出人意

    chū rén yì wài

    成语解释:超出人们的意料。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