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成语(共270个)
张公吃酒李公醉
成语解释: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第一卷:“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天公地道
成语解释: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解释: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成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一国三公
成语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对簿公堂
成语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因公假私
成语解释:借公务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货赂公行
成语解释:赂;贿赂;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公行:公开做。
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成语出处:《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货贿公行
成语解释:同“贿赂公行”。
成语出处:《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
公公婆婆
成语解释: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
公公道道
成语解释: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
衮衮诸公
成语解释: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
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翩翩公子
成语解释: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公买公卖
成语解释:公平合理地买卖。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7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丝毫不亏累民户。”
公才公望
成语解释:才:才识;望:名望。
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开诚布公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