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问的成语

问的成语(共142个)

  • 不闻不

    bù wén bù wèn

    成语解释:闻:听。
    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 答非所

    dá fēi suǒ wèn

    成语解释: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 打破砂锅到底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成语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 以能于不能,以多于寡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 , yǐ duō wèn yú guǎ

    成语解释: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博学审

    bó xué shěn wèn

    成语解释:博:广;审:详尽细密。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求田

    qiú tián wèn shě

    成语解释:舍:房子。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 罪之师

    wèn zu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 明知故

    míng zhī gù wèn

    成语解释: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 投石

    tóu shí wèn lù

    成语解释: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 寻花

    xún huā wèn liǔ

    成语解释: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探访。

    成语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炯,问柳寻花到野处。”

  • 扪心自

    mén xīn zì wèn

    成语解释:扪:按;摸;心:胸口。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 相继

    yīn wèn xiāng jì

    成语解释:音问:音信。
    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 打破沙锅到底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成语解释:问:同“璺”谐音;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
    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盘根

    pán gēn wèn dǐ

    成语解释:盘:仔细查问;问:寻问。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典故,久已告竣。”

  • 心无愧

    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愧:惭愧。
    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