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成语(共142个)
十死不问
成语解释: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成语出处:《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
问十道百
成语解释:犹言问一答十。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耕当问奴
成语解释: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成语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反身自问
成语解释:见“反躬自问”。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不敢问津
成语解释:问津:询问渡口,问路。
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不问青红皂白
成语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不相闻问
成语解释:闻问:通消息,通音讯。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毫无疑问
成语解释: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
成语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卖弄学问
成语解释: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不问皂白
成语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成语出处: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不问三七二十一
成语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问诸水滨
成语解释:滨:水边。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入境问俗
成语解释: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入国问俗
成语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入国问禁
成语解释: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