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成语(共142个)
入竟问禁
成语解释:竟:境的古字;禁:禁忌。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入门问讳
成语解释: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门而问讳 ’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好问则裕
成语解释:好:喜欢;裕:富裕。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成语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载酒问字
成语解释: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入乡问俗
成语解释: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
革职拿问
成语解释:革:革除;拿:逮捕。
革除职务,逮捕问罪。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带上银子,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
求签问卜
成语解释:卜:占卜。
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又常闻得官府要拿他家属,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签问卜,越望越不回来。”
含蓼问疾
成语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
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吊死问疾
成语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成语出处:汉・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潜图问鼎
成语解释:问鼎:询问鼎的大小轻重,比喻篡夺。
比喻企图暗中篡夺。成语出处:南朝・齐・武帝《诛张敬儿诏》:“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征祥,潜图问鼎。”
舍本问末
成语解释:舍:舍弃。
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以口问心
成语解释: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勤学好问
成语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访贫问苦
成语解释: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询根问底
成语解释: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成语出处:杨朔《雪花飘飘》:“你问我,叫我问谁呢?别总是那个老毛病,询根问底的,追的人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