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成语(共142个)
抚心自问
成语解释: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问牛知马
成语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一问三不知
成语解释: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问舍求田
成语解释: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不耻下问
成语解释: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问道于盲
成语解释:盲:瞎子。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成语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问柳寻花
成语解释: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问柳寻花”谓狎妓。
成语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对出郊外,问柳寻花到野亭。”
嘘寒问暖
成语解释: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成语出处:冰心《关于女人・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问羊知马
成语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求神问卜
成语解释: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南西厢记・莺莺探病>》:“我与你求神问卜,且自宽心,将息守己。”
采风问俗
成语解释:风:歌谣;俗:风俗。
采集歌谣,访问风俗。成语出处:清・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音问两绝
成语解释: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成语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刨根问底
成语解释: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成语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三推六问
成语解释:推:推究;问:审问。
旧时指反复审训。成语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兴师问罪
成语解释: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