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成语(共75个)
-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成语解释: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 
 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成语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坠兔收光- 成语解释:坠兔:落月。 
 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成语出处: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 兔尽狗烹- 成语解释:烹:烧煮食物。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兔三窟- 成语解释: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 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 兔园册- 成语解释: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 成语出处:《新五代我・刘岳传》:道行数反顾,楚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成语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成语解释: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 成语出处: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 逐兔先得- 成语解释:逐:追赶。 
 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 目兔顾犬- 成语解释: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成语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兔犬俱敝- 成语解释:敝:疲敝,累垮。 
 比喻两败俱伤,第三者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犬兔之争- 成语解释:比喻毫无意义的争斗。 -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兔死凫举- 成语解释: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 全狮搏兔- 成语解释:搏:搏斗。 
 形容发挥巨大威力攻击弱小的目标。-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 玉兔银蟾- 成语解释:蟾:蟾蜍。 
 月宫中的玉兔和银蟾。指月亮。-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