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兔的成语

兔的成语(共75个)

  • 动若脱

    dòng rě tuō tù

    成语解释:脱兔,指脱逃的兔子。形容人的动作迅速敏捷。又作“动如脱兔”。与“静若处子”义反。形容行动十分敏捷。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狐死

    hú sǐ tù bēi

    成语解释:亦作“狐死兔泣”。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行成:求和。杨氏:杨安儿之妹四娘子。李氏:指李全。夏氏:指夏全。

  • 狐踪

    hú zōng tù xué

    成语解释:喻指坟墓。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 反噬

    jí tù fǎn shì

    成语解释:噬:咬。
    比喻被逼走投无路的人会掉头采取反击行动。

    成语出处:清・薛时雨《漕仓行》诗:急兔反噬辄酿祸,汹汹纠众寻干戈。

  • 金乌玉

    jīn wū yù tù

    成语解释:金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玉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借指时光。

    成语出处:唐・韩琮《春愁》:金乌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

  • 三窟狡

    sān kū jiǎo tù

    成语解释:见“狡兔三窟”。

  • 守株伺

    shǒu zhū sì tù

    成语解释:同“守株待兔”。《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埶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宋 黄庭坚《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诗:“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 头獐脑

    tù tóu zhāng nǎo

    成语解释:獐:牙獐。
    形容人的面貌猥琐。

    成语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 园册子

    tù yuán cè zi

    成语解释: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成语出处:《新五代我・刘岳传》:道行数反顾,楚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 头麞脑

    tù tóu suō nǎo

    成语解释: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 之势

    tuō tù zhī shì

    成语解释: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杂讽》: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 燕麦

    yàn mài tǔ kuí

    成语解释:形容景象荒凉。

    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燕麦兔葵,奚取刘郎之咏;天街内库,徒传泰妇之吟。”

  • 乌踷

    wū cún tù zǒu

    成语解释: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 东升

    yù tù dōng shēng

    成语解释:玉兔,古时传说月亮里面有玉兔捣药,所以用玉兔代称月亮。全句是说月亮从东方升起。表示时间已经是入夜了。

    成语出处: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姚合对月诗:“银轮玉兔向东流。”

  • 一雕双

    yī diāo shuāng tù

    成语解释: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成语出处: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