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成语(共75个)
- 兔死犬饥- 成语解释: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 兔角牛翼- 成语解释: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 成语出处: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 白兔赤乌- 成语解释: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 获兔烹狗- 成语解释: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 兔走鹘落- 成语解释:见“兔起鹘落”。 - 成语出处: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 狡兔死,良犬烹- 成语解释: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成语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成语出处: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成语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惊猿脱兔- 成语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 势若脱兔- 成语解释:势:攻势。 
 脱:脱逃。
 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杂讽》诗:“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 乌踆兔走- 成语解释: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 成语出处: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成语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狮子搏兔- 成语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 成语出处: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 兔子不吃窝边草-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成语解释:烹:煮烧。 
 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成语出处: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