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成语(共75个)
- 兔走乌飞- 成语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成语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 犬兔俱毙-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兔角龟毛- 成语解释: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 成语出处:《大智度论》第12卷:“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 见兔顾犬- 成语解释: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见兔放鹰- 成语解释: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 狡兔三穴- 成语解释:见“狡兔三窟”。 - 成语出处:元《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 兔丝燕麦- 成语解释:兔丝:菟丝子。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 狐死兔泣-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 成语出处:元《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 狼奔兔脱- 成语解释:形容仓皇逃窜。 - 成语出处:《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 得兔忘蹄- 成语解释: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东兔西乌- 成语解释: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成语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 待兔守株- 成语解释: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 东门逐兔- 成语解释:见“东门黄犬”。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兔缺乌沉- 成语解释:犹兔走乌飞。 - 成语出处: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 兔起乌沉- 成语解释:谓月出日落。 - 成语出处:《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