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兔三窟

拼音
tù sān kū
注音
ㄊㄨˋ ㄙㄢ ㄎㄨ
情感
近义词
狡兔三窟

兔三窟的意思解释

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 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兔三窟详细解释

兔三窟释义

犹“狡兔三窟”。见“狡兔三窟”条。

兔三窟典故

此处所列为“狡兔三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战国策・齐策四》载,战国时,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在齐国孟尝君门下作食客。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但是他不但没把钱要回来,反而把债券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泽,对孟尝君十分感激,冯谖等于帮孟尝君买了“义”回来。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官职,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热烈的欢迎,孟尝君这才了解冯谖的用心。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藏身的洞窟,在紧急的时候就可以逃过猎人的追捕,免于一死。但是你现在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我会再帮你寻找另外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如果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梁国一定能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连续请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齐王得知梁国一直派人来请孟尝君,连忙也派人请孟尝君重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求,把先王传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并且兴建宗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当宗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成,从此以后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狡兔三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兔三窟书证

  • 01.宋・苏轼〈过岭〉诗二首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兔三窟”的单字解释

  • 】tù
    兔tù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兔子。兔脱(迅速地逃走)。兔毫笔。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
  • 】sān
    三sān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笔画数:3;部首:一;笔顺编号:111
  • 】kū
    窟kū洞穴:石窟。狡兔三窟。窟窿。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窟。魔窟。笔画数:13;部首:穴;笔顺编号:445345135225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