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成语(共284个)
形形色色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成语出处:元・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古色古香
成语解释:(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成语出处:宋・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绘声绘色
成语解释:绘:指绘;描摹。
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行色匆匆
成语解释: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成语出处:唐・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不动声色
成语解释: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
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大惊失色
成语解释:色:神色。
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察言观色
成语解释: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
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和颜悦色
成语解释: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
指温和高兴的脸色。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相形失色
成语解释:形:对照。
相比之下;显得不足。成语出处: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相顾失色
成语解释: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国色天香
成语解释: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成语出处:唐・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色厉内荏
成语解释: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
荏:软弱;怯懦。
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巧言令色
成语解释: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面无人色
成语解释: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酒色财气
成语解释: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