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rěn

色厉内荏

拼音
sè lì nèi rěn
注音
ㄙㄜˋ ㄌㄧˋ ㄋㄟˋ ㄖㄣˇ
情感
贬义成语
繁体
色厲內荏
近义词
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反义词
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色厉内荏的意思解释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
荏:软弱;怯懦。
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色厉内荏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色厉内荏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色厉内荏例子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色厉内荏正音

“色”,读作“sè”,不能读作“shǎi”。

色厉内荏辨形

“厉”,不能写作“历”。

色厉内荏辨析

色厉内荏”和“外强中干”;都含有“外表强大;实质空虚;软弱”的意思。但“色厉内荏”指的是精神状态;多用于书面语。

色厉内荏歇后语

老虎皮,兔子胆 —— 色厉内荏

色厉内荏详细解释

色厉内荏释义

荏,怯懦。“色厉内荏”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语出《论语・阳货》。△“外强中干”、“穿窬之盗

色厉内荏典源

《论语・阳货》

子曰:“色厉而内[1],譬诸小人,其犹[2]也与!”

注解

[1]荏:音rěn,柔弱、怯懦。

[2]穿窬之盗:超越围墙进入人家窃取财物的盗贼。窬,音,通“逾”,逾越。见“穿窬之盗”。

色厉内荏典故

《论语・阳货》篇载: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若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大概可以测知,在孔子眼中,“色厉内荏”者,指的是表里不一的人。这样的人在人前伪装成严峻守义之士,窃取别人的尊敬,但内心唯恐被人识破,令人不齿,和盗贼在人前装作光明正大,但心里就怕被人拆穿一样。后来“色厉内荏”被用来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色厉内荏书证

  • 01.《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源)
  • 02.《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勋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礼仪,轻谩宰相,贱易上卿,而又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
  • 03.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像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于上。”
  • 04.宋・司马光〈论张田第二状〉:“(张)田资性险薄,色厉内荏,毁誉出其爱憎,威福发于喜怒。”

色厉内荏用法

语义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类别用在“表里不一”的表述上。

例句

我最瞧不起那种作威作福、色厉内荏的小人。

如今骑虎难下,他只好色厉内荏地说:“好!让我来!”

对方果然如你所料,色厉内荏,我们一坚持,他们就让步了。

别被他的举止吓倒了,那是色厉内荏的表现,用以掩饰心虚。

哪知她色厉内荏,平日吵闹不休,真到紧急关头,她却噤若寒蝉。

你别看他凶得像只老虎,其实色厉内荏,一见到长官,马上像只小猫!

眼看情势对自己不利,他色厉内荏地说:“这笔帐,以后再和你算!”

色厉内荏翻译

  1. 英语 an ass in a lion's skin(be weak inside though fierce in countenance;appear severe but weak inside)
  2. 日语 見(み)かけ倒(だお)し
  3. 法语 lǎche au fond sous des dehors de fermeté(affecter un air rébarbatif pour cacher sa faiblesse)
  4. 俄语 сильный с виду,но слáбый по существу

“色厉内荏”的单字解释

  • 】sè
    色sè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刵g)。色调(di刼)。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种类:各…
  • 】lì
    厉(厲)lì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x妌g)节约。严肃:严厉。声色俱厉。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古同“疠”、“癞”…
  • 】nèi
    内nèi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俷g)。内涵。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外内nà古同“纳”,收入;接受。外笔画…
  • 】rěn
    荏rěn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亦称“白苏”。柔,软弱:荏弱。荏染(柔弱的样子)。色厉内荏。古同“戎”、“壬”,大…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