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成语(共284个)
声色俱厉
成语解释:俱:全;都。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成语出处:《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喜形于色
成语解释:形:表露;色:脸色。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成语出处:《北史・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神色怡然
成语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心情愉快,面色安祥。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传》:“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
目迷五色
成语解释: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
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义形于色
成语解释: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
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国色天姿
成语解释: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
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天姿国色
成语解释: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
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正色立朝
成语解释: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
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正言厉色
成语解释: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
话语严正;态度严厉。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秋色平分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成语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五色无主
成语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
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响震失色
成语解释:响:回声;震:响雷。
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严词厉色
成语解释:色:脸色。
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惊慌失色
成语解释:见“惊惶失色”。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神色自若
成语解释: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