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成语(共241个)
木已成舟
成语解释: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一草一木
成语解释:一棵草;一棵树。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依草附木
成语解释: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直木先伐
成语解释:直:挺直。
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水木清华
成语解释: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成语出处: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人非木石
成语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
身非木石
成语解释: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枯木再生
成语解释: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古木参天
成语解释:参天:高入云天。
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1回:“但见碧峰叠翠,古木参天,千红万紫,遍满幽谷。”
一木破天
成语解释: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人非土木
成语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十二出:“谢荷公公!张协人非土木,必有报谢之期。”
独木不林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良禽择木
成语解释: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成语解释:蠹:蛀虫;折:断;隙:缝隙。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成语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