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成语(共241个)
山颓木坏
成语解释: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
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木坏山颓
成语解释:木:梁木。
山:指泰山。
颓:倒下。
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成语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
亡猿祸木
成语解释:《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
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成语出处:《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
亡猿灾木
成语解释:见“亡猿祸木”。
成语出处:清・王闿运《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非敌非寇,自倾自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解释: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成语解释: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成语出处: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移花接木
成语解释: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枯木生花
成语解释: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枯木朽株
成语解释:朽:腐烂。
株:露出地面的树桩。
枯朽的树木。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成语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枯株朽木
成语解释: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宋・陈亮《又癸卯秋书》:“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惟于秘书,不敢不致其区区耳。”
投木报琼
成语解释:《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竹头木屑
成语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成语出处: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成语解释:源:水源;本:树根。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木本水源
成语解释: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独木难支
成语解释: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