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木的成语

木的成语(共241个)

  • 土牛

    tǔ niú mù mǎ

    成语解释: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 难支

    yī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难支

    cùn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成语出处:《文中子・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 人非草

    rén fēi cǎo mù

    成语解释:见“人非木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 雕泥塑

    mù diāo ní sù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 春华

    hán mù chūn huá

    成语解释: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 蠢若

    chǔn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形容神貌呆笨。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 逢春

    kū mù féng chūn

    成语解释: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
    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 朽株

    pán mù xiǔ zhū

    成语解释:株:树根。
    盘曲之木,朽烂的根。比喻无用之材。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宾王蟠木朽株,散欐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

  • 掘地

    duàn mù jué dì

    成语解释: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成语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 朽株枯

    xiǔ zhū kū mù

    成语解释:同“枯木朽株”。

    成语出处: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 之思

    fēng mù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 不仁

    má mù bù rén

    成语解释:不仁:失去感觉能力。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 泥塑

    ní sù mù diāo

    成语解释: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 不雕

    xiǔ mù bù diāo

    成语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