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成语(共239个)
闻风丧胆
成语解释: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
成语出处: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博闻强记
成语解释: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闻雷失箸
成语解释: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朝闻夕改
成语解释: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成语出处:《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置若罔闻
成语解释: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成语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耳闻目染
成语解释: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成语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前所未闻
成语解释:从来没有听说过。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千古奇闻
成语解释: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成语出处: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辙。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
闻风而动
成语解释: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鸦雀无闻
成语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
惨不忍闻
成语解释:惨:悲惨;凄惨;闻:听见。
悲惨得不忍听下去。成语出处: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声闻过情
成语解释:名声超过实际。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默默无闻
成语解释: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
无声无息;不为人知。成语出处:明・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碌碌无闻
成语解释:碌碌:平庸的样子。
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成语出处:宋・秦观《李状元墓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