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成语(共239个)
听而不闻
成语解释:闻:听。
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耸人听闻
成语解释: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
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成语出处:清・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孤陋寡闻
成语解释: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博闻强识
成语解释:闻:见闻;识:记。
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闻鸡起舞
成语解释: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湮没无闻
成语解释:湮没:埋没。
名声被埋没;不为人知道。成语出处:《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闻名遐迩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千闻不如一见
成语解释: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成语出处:《陈书・萧摩诃传》:“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名闻遐迩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耳闻不如眼见
成语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旧唐书・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杜耳恶闻
成语解释:塞住耳朵不愿听。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鸡犬相闻
成语解释:指人烟稠密。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传闻异辞
成语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
指传说不一致。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博学多闻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成语出处:《文子・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闻声相思
成语解释:声:名声。
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成语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