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成语(共239个)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成语解释:视:看。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成语出处:《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目击耳闻
成语解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目睹耳闻
成语解释:睹:看见;闻:听见。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举世闻名
成语解释:举:全。
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耳闻目见
成语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旷古未闻
成语解释: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吴江阙大尹接到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臭不可闻
成语解释: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耳闻眼见
成语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成语出处:唐・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所见所闻
成语解释:看到的和听到的。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厌闻饫听
成语解释:谓充分听取。
成语出处: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闻噎废食
成语解释: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袛园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绝口性命,塞路葱岭,此何异闻噎废食,见蹶停骖者哉?”
闻过则喜
成语解释: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闻名不如见面
成语解释: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成语出处:《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耳闻目睹
成语解释:闻;听见;睹:看见。
亲耳听见亲眼看到。成语出处:鲁迅《呐喊・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耳闻目击
成语解释:击:接触。
亲自听说,亲眼看见。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