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L
  5. liang

liang的成语(共705个)

  •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yī zhī wǎn bù xiǎng , liǎng zhī wǎn dīng dāng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 , 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

    成语解释: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
    比喻人多智广。

    成语出处: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功德无量

    gōng dé wú liàng

    成语解释: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
    功业和德行大得无法计算。用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非常大或做了非常有益于众人的事情。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 金玉良言

    jīn yù liáng yán

    成语解释:金、玉:比喻十分珍贵。
    良言:好话。
    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栋梁之材

    dòng liáng zhī cái

    成语解释: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画栋雕梁

    huà dòng diāo liáng

    成语解释: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成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画栋雕梁,高楼邃阁,不可胜计。”

  • 公私两便

    gōng sī liǎng biàn

    成语解释: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成语出处:《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 量入为出

    liàng rù wéi chū

    成语解释: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
    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 高风亮节

    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解释: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执两用中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成语解释: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成语解释: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 量力而行

    liàng lì ér xíng

    成语解释:量:估量;估计;行:做;干。
    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梁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成语解释:梁:房梁。
    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 车载斗量

    chē zài dǒu liáng

    成语解释:载:装载。
    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良药苦口

    liáng yào kǔ kǒu

    成语解释:良:好;苦口:口味苦。
    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