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的成语(共705个)
- 歌声绕梁- 成语解释: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 
 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 绕梁三日- 成语解释: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 
 (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 狡兔死,良狗烹- 成语解释: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海水难量- 成语解释: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 成语出处:《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高鸟尽,良弓藏- 成语解释: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 成语出处:《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一渊不两蛟- 成语解释: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 成语出处:《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 两豆塞耳-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一叶两豆-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誓不两立- 成语解释: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 两相情愿- 成语解释:两方面都愿意。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偷梁换柱-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 量凿正枘- 成语解释: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势不两立- 成语解释:两立:并存。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悬梁刺股-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刺股悬梁- 成语解释:刺股:用锥子扎大腿;悬梁:以绳系头;悬屋梁上。 
 用锥子刺大腿;把头发拴在房梁上。-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第363卷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