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的成语(共168个)
- 遁名匿迹- 成语解释:遁:隐藏;匿:藏匿。 
 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 望风而遁- 成语解释: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 矛盾重重- 成语解释:重重:层层。 
 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帝国主义各国在国际关系上虽然各怀鬼胎,矛盾重重,但是……” 
- 顿口无言- 成语解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口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语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 遁逸无闷- 成语解释:见“遁世无闷”。 -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 遁俗无闷- 成语解释:见“遁世无闷”。 - 成语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 钝学累功- 成语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闷怀顿释- 成语解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 
- 遁迹空门- 成语解释:见“遁入空门”。 -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 整顿乾坤- 成语解释:乾坤:指天地、阴阳等。 
 指治理天下,使混乱的局面转变为安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洗兵马》诗:“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 遁迹黄冠-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 成语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 遁迹方外- 成语解释: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 成语出处: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 遁迹桑门-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 凿破浑沌- 成语解释: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 
 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