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的成语(共168个)
- 饱餐一顿- 成语解释:指大吃一顿。 -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 高飞远遁- 成语解释: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 敦敦实实- 成语解释:指人长得结实粗壮。 -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2章:“起先她认不出来这个敦敦实实的青年是谁,但觉得有点面熟。” 
- 深藏远遁- 成语解释:遁:隐去。 
 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 流离颠顿- 成语解释:见“流离颠沛”。 - 成语出处:宋・曾巩《永兴尉章佑夫人张氏墓志铭》:“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 潜遁幽抑- 成语解释:潜遁:隐匿、躲藏;幽抑:幽居。 
 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 捶胸顿足-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 
 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闲居集・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 顿足捶胸- 成语解释: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 搓手顿脚-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 指手顿脚- 成语解释: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遁入空门- 成语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 敦风厉俗- 成语解释:使民风纯朴敦厚。 - 成语出处:《魏书・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 鞍马劳顿- 成语解释: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 磨盾之暇- 成语解释:暇:闲暇,余暇。 
 指在战争的余暇。- 成语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 遁迹潜形- 成语解释:遁、潜:隐藏。 
 迹、形:踪迹,形迹。
 指隐藏踪迹和身形。- 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