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白兔御史
1.指唐酷吏王弘义。
2 . 嬖御人
1.受君主宠爱的姬妾。
3 . 嬖御士
1.受君主宠爱的小臣。
4 . 出震御极
1.谓帝王登基即位。
5 . 都御使
1.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6 . 调御丈夫
1.佛十号之一。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故称。
7 . 防御工事
1. 建在防守区以外的小型防御阵地。
8 . 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学派用语。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9 . 防御使
1.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10 . 防御州
1.宋金时称设有防御使的州。
11 . 供御囚
1.指供皇帝杀戮取乐的囚犯。
12 . 金口御言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13 . 斤车御史
斤车:隐喻“斩”;御史:古代官名。指办案果敢神速的法官。
14 . 龙御上宾
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同“龙驭上宾”。
15 . 佥都御史
1.官名。明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16 . 青袍御史
1.指带御史衔的幕官。
17 . 神御殿
1.即原庙。古代安放先朝帝王御容﹑牌位而岁时祭祀的处所。
18 . 太平御览
类书名。宋初李feb4等奉宋太宗命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宋太宗按日阅览,改题现名。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类。征引古籍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大部分已散佚,因此有很高的资料价值。1960年中华书局据《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重印。
19 . 侍御师
1.帝王御用的医官。
20 . 四其御史
1.唐武后废中宗,徐敬业以匡复为辞起兵。武后召见郭弘霸,郭自请往讨敬业,言"臣誓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絶其髓。"武后大悦,授左台监察御史。时号"四其御史"。见《新唐书.郭弘霸传》。
21 . 四铁御史
1.指明代御史冯恩。冯擢南京御史,因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的奸状,帝怒,下狱论死。比朝审,鋐当主笔,恩不屈,且骂鋐,历数其罪。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参阅《明史.冯恩传》。
22 . 铁面御史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23 . 提学御史
1.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如:提学御史房襄。——清·张廷玉《明史》。
24 . 铁肝御史
1.宋钱顗为侍御史﹐刚正不阿﹐世以此称之。
25 . 通天御带
1.饰有通天犀的御带。
26 . 五城御史司坊
1. 指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及其属下十坊的监狱。五城御史,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的官。五城兵马司,指挥、掌管京城地区治安的官。坊,京城分区单位的名称。如:有五城御史司坊。——清·方苞《狱中杂记》。
27 . 阋墙御侮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28 . 惜春御史
1.唐代官名。掌护宫中花木。
29 . 无官御史台
1.古谓太学生无职而敢言,称"无官御史台"。
30 . 绣衣御史
1.即绣衣直指。
31 . 行御史台
1.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掌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如: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2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33 . 以简御繁
御:治理,统治。以简便的办法去对付复杂繁多的事情。
34 . 右佥都御史
1. 官名。明代都察院置左右佥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参见“右都御史”条。如: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清·张廷玉《明史》。
35 . 右都御史
1.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如:南京右都御史。——清·张廷玉《明史》。
36 . 折冲御侮
指抗击敌人。
37 . 酌古御今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