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鸡组词
  4. 【鸡】开头能组哪些词

【鸡】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肥鸡。

  • 2 . 肥不下蛋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 3 .

    1.亦作"鸡?"。亦作"鸡巴"。 2.阴茎﹐男性的外生殖器。 3.常用作詈语。

  • 4 .

    1.《晋书.戴逵传》﹕"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总角时﹐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郑玄碑》﹐又为文而自镌之﹐词丽器妙﹐时人莫不惊叹。"后以"鸡碑"为多才多艺之典。

  • 5 .

    1.一种鸡心形的槟榔。

  • 6 .

    1.古代占卜法之一。以鸡骨或鸡卵占吉凶祸福。

  • 7 . 不及凤

    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 8 . 肠狗肚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 9 .

    1.指斗鸡场。

  • 10 .

    1.亦作"鸡唱"。 2.犹言鸡鸣﹑鸡啼。

  • 11 . 虫得丧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同“鸡虫得失”。

  • 12 . 虫得失

    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 13 .

    幼小的鸡。

  • 14 .

    1.亦作"鸡窗"。 2.《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以"鸡窗"指书斋。

  • 15 .

    1.指天明之前。

  • 16 . 蛋里挑骨头

    比喻故意挑毛病。

  • 17 . 蛋里找骨头

    比喻故意挑剔。

  • 18 . 蛋青

    1.亦作"鸡蛋青"。 2.见"鸡蛋清"。

  • 19 . 蛋清

    1.亦作"鸡蛋青"。亦作"鸡蛋清"。 2.鸡蛋主要有蛋黄与蛋白两大部分。流质的鸡蛋白称作鸡蛋清。

  • 20 .

    1.亦作"鸡刀"。 2.用以杀鸡之刀。语本《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21 .

    1.鸡的德性。指文﹑武﹑勇﹑仁﹑信。语本《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 22 .

    1.亦作"鸡丁"。 2.切成小块的鸡肉。

  • 23 . 豆子

    1.芡实。

  • 24 .

    1.唐代宫庭养鸡之所。 2.犹街坊。

  • 25 . 飞蛋打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 26 . 飞狗窜

    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

  • 27 . 飞狗叫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

  • 28 . 飞狗跳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 29 . 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 30 .

    1.亦作"鸡肤"。 2.形容老年人发皱的皮肤。

  • 31 . 肤鹤发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同“鸡皮鹤发”。

  • 32 . 伏鹄卵

    伏:鸟孵卵;鹄:天鹅。鸡孵天鹅的蛋。比喻小才难当重任。

  • 33 . 竿

    1.亦作"鸡竿"。 2.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将作监供焉。"唐许浑《正元》诗﹕"高揭鸡竿辟帝阍﹐祥风微暧瑞云屯。"后用为赦罪之典。

  • 34 .

    1.成窑酒杯中的一种精品。

  • 35 .

    1.亦作"鸡公"。 2.方言。雄鸡。

  • 36 . 公车

    〈方〉独轮手推车。

  • 37 . 公山

    又称“鸡头山”、“鸡翅山”。在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边境。为大别山支脉。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海拔784米。山势奇伟,林木苍翠,云雾缭绕,夏季气候凉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

  • 38 .

    1.草名。

  • 39 .

    1.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 2.比喻嶙峋瘦骨﹔瘦弱的身体。

  • 40 . 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 41 .

    1.鸡和天鹅。语本《庄子.庚桑楚》﹕"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有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宋苏轼《留别蹇道士拱辰》诗﹕"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因以喻才能大小不同的人。

  • 42 .

    1.鸡的腱子肉或胸脯肉。因其长圆如瓜形﹐故称。一说即鸡丁。

  • 43 .

    鸡头上高起的肉冠。也叫鸡冠子。

  • 44 .

    1.犀角名。

  • 45 .

    1.指雌鸡变化为雄鸡。旧时认为是灾难之兆。

  • 46 .

    〈方〉孵出不久的小鸡,身上有淡黄色的毛。

  • 47 .

    1.亦作"鸡禍"。 2.鸡的灾殃。古代迷信。谓逢水之年﹐鸡多疫症。

  • 48 .

    1.见"鸡祸"。

  • 49 .

    指男人与男人之间发生性行为。也作奸(jījiān)。

  • 50 .

    1. 亦称“奇南榄仁”。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提制栲胶,木材供造船、建筑用,也可做桥梁、枕木等。

  • 51 .

    1. 公鸡的啼鸣——亦称“鸡啼”。

  • 52 .

    1.鸡和酒。 2.指简单的酒菜。

  • 53 .

    1.指斗鸡和蹴球。

  • 54 .

    1.雄鸡的后爪。借指短锋的毛笔。 2.为毛笔名。

  • 55 .

    1.即鸡?。

  • 56 .

    1.鸡喙。 2.常以喻低微而安宁之地位。

  • 57 . 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58 . 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 59 .

    〈书〉鸡的肋骨,吃着没味,扔了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

  • 60 .

    1.亦作"鸡栗"。 2.鸡皮疙瘩。

  • 61 .

    1.比喻小处廉洁。

  • 62 .

    1.亦作"鸡林"。 2.指佛寺。 3.古国名。即新罗。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新罗王夜闻金城西始林间有鸡声﹐遂更名鸡林。 4.指新罗附近的国家和地区。 5.指鸡林贾。

  • 63 . 林贾

    1.古代对新罗商人的称呼。语本《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后亦用为文章精美﹑为人购求之典。

  • 64 . 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 65 .

    1. 育肥鸡用的鸡栏。

  • 66 . 鹿

    1.见"鸡鹿塞"。

  • 67 . 鹿塞

    1.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汉时筑城塞于此。后亦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 68 .

    1.鸡蛋。

  • 69 .

    1.亦作"鸡盲"。 2.夜盲症。俗名鸡宿眼。

  • 70 . 猫子喊叫

    1.亦作"鸡猫子喊叫"。 2.方言。谓喧闹之声像鸡和猫那样地喊叫。

  • 71 . 毛报

    1.亦作"鸡毛报"。 2.紧急投递的报纸。

  • 72 . 毛笔

    1.笔头用鸡毛制成的毛笔。

  • 73 . 毛掸子

    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有的地区叫鸡毛帚。

  • 74 . 毛店

    旧时最简陋的小客店。没有被褥,垫鸡毛取暖。

  • 75 .

    因佝偻病形成的胸骨突出像鸡的胸脯的症状。

  • 76 . 胸龟背

    凸胸驼背。

  • 77 .

    1.鸡和用酒浸的绵絮。相传汉徐穉以此祭奠黄琼。见《后汉书.徐穉传》。

  • 78 . 血酒

    1.亦作"鸡血酒"。 2.杀鸡沥血入酒中﹐称之为鸡血酒。结盟者依次喝饮﹐表示永远信守盟约。古代往往有此仪式﹐今尚存其遗俗。

  • 79 . 血石

    带红色斑点或全红色的昌化石,是珍贵的制印章的材料。

  • 80 .

    皮肤病,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小圆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局部有压痛。也叫肉刺。

  • 81 .

    1.见"鸡彝"。

  • 82 .

    1.亦作"鸡夷"。 2.刻画有鸡形图饰的酒尊。古代祭器之一。

  • 83 .

    1.指鸡头摩寺。佛教传说中的圣地。

  • 84 .

    (~儿)鸡的肫、肝、心等做食物时叫鸡杂。

  • 85 .

    1.鸡卜。

  • 86 .

    1.古代南方一种以鸡招魂的巫术。

  • 87 . 争鹅斗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 88 .

    1.亦作"鸡跖"。 2.鸡足踵。古人视为美味。语本《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高诱注﹕"跖﹐鸡足踵。"

  • 89 .

    1.芡实。

  • 90 . 爪风

    1.亦作"鸡爪疯"。 2.因风湿性关节炎形成的手足拘挛﹑无法伸展的疾病。

  • 91 . 爪疯

    1.亦作"鸡爪疯"。 2.见"鸡爪风"。

  • 92 .

    〈方〉鸡。

  • 93 . 子儿

    鸡蛋。

  • 94 .

    1.即鸡?。

  • 95 . 足山

    在云南省宾川县西北、洱海东北。主峰金顶,海拔3200米。山上奇峰突起,林木茂密,洞穴奇幻,景色佳丽。为佛教名山之一。原有大小庙宇百余座,现存祝圣寺、金顶寺、铜瓦殿、太子阁、楞严殿等。

  • 96 . 犬新丰

    刘邦在长安仿造家乡新丰,将新丰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比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象在家乡一样。

  • 97 . 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98 .

    1.亦作"鸡群"。 2.比喻平庸之辈。

  • 99 . 群鹤

    1.比喻一般之中的突出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100 .

    1.亦作"鸡人"。 2.周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孙诒让正义﹕"'鸡人'者﹐叶钞《释文》作'鸡人'。阮元云﹕'从佳者小篆﹐从鸟者籀文。'"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 101 .

    1.亦作"鸡日"。 2.农历正月初一日。

  • 102 .

    1.见"鸡鹿塞"。

  • 103 .

    1.桑的一种。

  • 104 .

    1.见"鸡舌香"。

  • 105 . 舌香

    1.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 106 .

    1.亦作"鸡舍"。 2.饲养鸡群的房舍。

  • 107 . 生鹅斗

    1.见"鸡争鹅斗"。

  • 108 . 声断爱

    雄鸡报晓,情人就要上路,欢爱从而中断。

  • 109 . 声鹅斗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 110 .

    1.指中书省。

  • 111 .

    1.夜盲症。

  • 112 . 尸牛从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113 .

    1.用鸡为人治病的巫师。

  • 114 .

    1.亦作"鸡埘"。 2.鸡窝。

  • 115 .

    1.亦作"鸡黍"。 2.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借指深厚的情谊。

  • 116 . 黍期

    1.同"鸡黍约"。

  • 117 . 黍深盟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深盟:深厚的交情。指朋友之间交情深厚。

  • 118 . 黍约

    1.东汉范式在他乡与其至友张劭约定﹐两年后当赴劭家相会。劭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劭谓式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 119 . 黍之膳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杀鸡作黍饭。引申为盛情款待宾客。

  • 120 .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爽与放"裴松之注引晋郭颁《世语》﹕"放(刘放)资(孙资)久典机任﹐献(夏侯献)﹑肇(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