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买组词
  4. 【买】开头能组哪些词

【买】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卖婚姻

    以收取一定钱财作为女儿出嫁条件的婚姻形式。起源于父权制氏族出现时,随着私有制的确立而流行。

  • 2 . 卖经

    1.犹言生意经。

  • 3 . 卖人

    1.做生意的人。

  • 4 .

    1.贿赂以求隐瞒。

  • 5 . 门钱

    1.旧指仰攀高门所花的钱。

  • 6 . 米下锅

    家中没有米,要去买米才能做饭。指生活贫困。

  • 7 .

    1.买零食。

  • 8 .

    谓沽酒痛饮:黄金买醉未能归|为逃避客中的无聊,我只得向那酒楼去买醉。 【买醉】谓沽酒痛饮:黄金买醉未能归|为逃避客中的无聊,我只得向那酒楼去买醉。

  • 9 .

    1.花钱赎罪或免去役使。

  • 10 . 面子

    1.谓讲情面。

  • 11 .

    1.以钱财换取名声;追逐名誉。

  • 12 .

    1.用钱财换取性命。多指以贿赂求得免去死罪。

  • 13 .

    1.征购。

  • 14 . 牛卖剑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 15 . 牛息戈

    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 16 .

    1.玩弄手法。 2.卖弄,有意显示。

  • 17 .

    1.宋元的一种包税制度。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元时的包税范围更加扩大。

  • 18 . 憔悴

    1.犹言寻烦恼,惹祸患。

  • 19 . 青卖青

    1.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经济困难,杀价预购青苗,或以接收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称"买青";从农民方面来说,称"卖青"。

  • 20 . 青苗

    1.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杀价预购农民地里的青苗,庄稼成熟后,归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从中获取暴利。也称放青苗。

  • 21 .

    1.谓受人财物后为人求情。

  • 22 .

    1.犹买通。

  • 23 .

    1.买。取,语助词。

  • 24 .

    1.出钱买取空缺的官位。

  • 25 .

    1.出钱买嘱他人认罪。

  • 26 .

    1.谓时光难得,宜加珍惜。

  • 27 .

    1.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 28 . 山归卧

    1.谓退隐。

  • 29 . 山居

    1.谓退隐。

  • 30 . 山钱

    1.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 31 . 山隐

    1.谓退隐。

  • 32 . 上告下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33 . 上嘱下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同“买上告下”。

  • 34 . 身躯

    1.被买去当奴仆的人。

  • 35 . 声儿

    1.博取声誉。

  • 36 .

    1.古时官府或豪富设立临时集市,招徕小经纪人,并给与赏赐,而使市场繁荣兴旺。以之作为一种德政或善举。 2.购物。

  • 37 .

    1.犹收买。

  • 38 .

    1.方言。采购员。

  • 39 . 寿

    1.添寿。

  • 40 .

    1.出售。

  • 41 .

    1.买取。

  • 42 .

    1.古代粤地到河边汲水浴尸的丧俗。

  • 43 .

    1.购买私盐。封建社会,盐归官营,买卖私盐属违法行为。

  • 44 .

    1.谓从死罪中赎出。

  • 45 .

    1.出钱雇人顶替。

  • 46 . 田阳羡

    指辞官归隐。

  • 47 . 铁思金

    比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 48 .

    1.用财物收买别人使受利用。

  • 49 .

    1.谓出钱请托。

  • 50 .

    1.《战国策.楚策三》:"﹝苏秦﹞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以"买桂"形容生活所费昂贵。

  • 51 .

    讨好:他是凭本事吃饭,无须故意买好儿。

  • 52 .

    1.出钱私下了结官司。 2.旧指边将贿赂敌人以买取和好。

  • 53 .

    1.收买诱骗。

  • 54 .

    1.买喜事用的红色丝织物。

  • 55 . 花钱

    1.旧指狎妓费用。

  • 56 .

    1.见"买欢"。

  • 57 .

    1.见"买欢"。

  • 58 .

    1.旧指官吏趁荒年减免赋税之机,勒索贪污。

  • 59 . 贿

    1.收买。

  • 60 .

    1.以财货为手段,联为婚姻关系。昏,"婚"的古字。

  • 61 .

    1.雇用。 2.买通;收买。

  • 62 .

    1.招致祸患。

  • 63 .

    1.买主。

  • 64 .

    1.求取金钱。 2.买进东西的价钱。

  • 65 .

    1.以钱求奸。

  • 66 . 贱卖贵

    指低价买进而高价卖出。

  • 67 .

    1.花钱交朋友。

  • 68 .

    1.收买结交。

  • 69 .

    1. 为弥补股份或商品的空额的买进行为或过程。如:买进卖出。

  • 70 . 进卖出

    1. 买卖证券、不动产或畅销货而不用长期投资。

  • 71 . 静求安

    指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 72 .

    1.汉制,平民可以用钱财买得爵位或用买得某种爵位的钱财赎罪。

  • 73 . 爵贩官

    犹言买官鬻爵。指买卖官爵。

  • 74 .

    1.见"买骏骨"。

  • 75 . 骏骨

    1.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 76 . 空仓

    1.方言。放青苗。参见"买青苗"。

  • 77 . 空卖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 78 .

    1.古代博戏根据所翻骨牌等的花色要求赌说急口令。

  • 79 . 犁卖剑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 80 .

    1.见"买脸面"。

  • 81 . 脸面

    1.犹言要面子。

  • 82 .

    《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后因称为求得好邻居而买宅为“买邻”。

  • 83 .

    1.花钱求得在路上平安通过。

  • 84 . 路钱

    为求平安过路而向盗匪或其他恶势力交纳的钱财:晓事的,快留下买路钱|粮米运到路上要收买路钱。

  • 85 . 马招兵

    犹言招兵买马。

  • 86 . 马招军

    犹言招兵买马。

  • 87 .

    ①买进卖出;贩卖:转相买卖|买卖外币。 ②生意:合伙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 ③泛指职业,行当:做这种看人脸色的买卖太可悲|会计是得罪人的买卖。

  • 88 . 卖不成仁义在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 89 . 卖公平

    买或卖公平合理,互不相欺。

  • 90 .

    ①购买置办:一妪善烹调,一仆善买办|买办杂货。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为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在旧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华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

  • 91 . 办阶级

    1.见"买办资产阶级"。

  • 92 . 办资产阶级

    1.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依靠帝国主义,跟本国的封建统治势力也有极密切的联系。在旧中国,买办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 93 .

    1.雇船。

  • 94 .

    1.科举时代,报子买通试吏,获知黄榜名次,抢先报喜,以图厚赏,谓之"买报"。

  • 95 . 陂塘

    1.词牌名。即《摸鱼儿》。

  • 96 .

    1.谓以金钱代替派征的实物。

  • 97 . 拨来

    1.犹言买来的。

  • 98 .

    1.指请人占卦以问凶吉。

  • 99 .

    1.购买某物,来补足缺额。

  • 100 . 不短

    1.方言。要买的东西不短缺。

  • 101 .

    1.即苦荬菜。又称荬菜﹑苦菜。

  • 102 . 菜求益

    益:增加。象买菜一样希望增加一点。比喻争多赚少。

  • 103 . 菜书

    1.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严光》:"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后以"买菜书"指征聘之书。

  • 104 . 臣覆水

    覆: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 105 .

    1.买通人出首作证。 2.招惹出;引起。

  • 106 .

    1.见"买船"。

  • 107 .

    1.载酒游春。一说,买酒。 2.旧时春日游乐的一种活动。

  • 108 . 春钱

    1.科举考试时代亲友给落选者提供的酒食费。

  • 109 .

    1、金融市场作为买进凭证的单据。2、见[埋单]。

  • 110 .

    1.犹买路。

  • 111 . 得起

    1. 有能力购买。如:按他的收入,他是买得起一辆新车的。

  • 112 .

    1.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赵顼要买浙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苏轼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神宗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苏轼《谏买浙灯状》。

  • 113 .

    1.谓买进粮食。

  • 114 . 地券

    1.古代置于墓中的地契。用石﹑砖﹑铁﹑木等刻写。内容是记死者所买墓地的四至﹑价钱﹑证人和不许侵占等语。

  • 115 .

    商品所具有的让消费者乐于购买的特点。2、指买进证券、期货等的理想价位。

  • 116 . 西

    指买各种物品。

  • 117 .

    1.见"买椟还珠"。

  • 118 . 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119 . 犊卖刀

    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 120 .

    1.出钱以求在水道上通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