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反组词
  4. 【反】在中间组哪些词

【反】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爱手

    1.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 2 . 爱毛

    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3 . 报本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 4 . 变态

    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所引起的一种异常反应。如因食用鱼、虾或服用某些药物后而发生皮疹、呕吐、腹泻、哮喘、溶血、白细胞低下,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其发生与人的体质或反应性以及抗原物质有关。

  • 5 . 不以为耻,以为荣

    不认为是耻辱,反而以为是光荣的。

  • 6 . 拨乱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7 . 拨乱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8 . 苍黄

    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 9 . 唱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 10 . 成

    1. 交替地或连续地显现出与其他事物相异的性质或属性。如:一个数学量可以与另一个数学量成反比。

  • 11 . 翠纶桂饵,以失鱼

    1.《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后以"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

  • 12 . 出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 13 . 出告

    1.外出和返回都要禀告父母。

  • 14 . 出乎

    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 15 . 慈乌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16 . 倒

    1.结账后又要求重算。亦泛指事情结束后重又发作。

  • 17 . 聪明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18 . 当断不断,受其乱

    断:决断;乱:祸乱。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 19 . 飞檐

    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 20 . 分解

    化学反应类型之一。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2h2o电解2h2↑+o2↑2nahco3△na2co3+h2o+co2↑

  • 21 . 非条件

    人或其他动物生来就具有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如手碰着火,就立刻缩回去。也叫无条件反射。

  • 22 . 负

    1. 振荡器的一部分输出在使振幅减小的方式下向输入的返回。

  • 23 . 沸连天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同“沸反盈天”。

  • 24 . 沸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 25 . 复分解

    化学反应类型之一。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gno3+hclagcl↓+hno3(有沉淀析出)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体逸出)cu(oh)2+h2so4cuso4+2h2o(生成难电离的水)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即进行离子交换),如有沉淀析出、有气体逸出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该反应就可发生。

  • 26 . 夫妻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 27 . 负类

    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 28 . 革邪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 29 . 高山

    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山或高原地区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高山病。

  • 30 . 观隅

    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31 . 广州入城斗争

    1842-1849年广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的斗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强行要求进入广州城,并欺侮中国商民,群众奋起焚毁洋馆。钦差大臣耆英被迫通知英人暂缓入城。1846年,耆英派员与英人密订进城日期,数千群众闻讯闯入府衙,烧毁知府的官服。1849年,英人重提入城要求,广州十余万民众齐集珠江两岸示威,英人被迫放弃入城要求。

  • 32 . 归全

    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 33 . 归真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34 . 归真

    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 35 . 归正

    指返归于根本之源。

  • 36 . 挥戈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 37 . 核

    带电粒子、中子或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使核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

  • 38 . 核应堆

    原子反应堆。

  • 39 . 核子

    1.即核反应。参见"核反应"。

  • 40 . 化学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性质、成分、结构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 41 . 化学应速度

    通常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浓度一般用摩/升,时间用秒、分或小时来表示,单位为摩/(升·分)或摩/(升·秒)等。在任一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浓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其他物质浓度的变化。

  • 42 . 画虎不成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 43 . 画虎不成类犬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44 . 还原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45 . 还原

    见“氧化反应”(886页)。

  • 46 . 化合

    化学反应类型之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如:cu+cl2△cucl2nh3+h2o+co2co2过量nh4hco3

  • 47 . 画龙不成为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48 . 还淳

    指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 49 . 还淳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50 . 还淳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51 . 还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古”。

  • 52 . 急兔

    噬:咬。比喻被逼走投无路的人会掉头采取反击行动。

  • 53 . 回光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54 . 计不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 55 . 加成

    一种化合物或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而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乙烯加氢生成乙烷,一氧化碳和氯生成光气等。

  • 56 . 加聚

    具环状或不饱和键的单体分子相结合不析出小分子而生成聚合物的反应。如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的反应。

  • 57 . 家宅乱

    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同“家烦宅乱”。

  • 58 . 角弓

    头和颈僵硬、向后仰、胸部向前挺、下肢弯曲的症状,常见于脑膜炎、破伤风等病。

  • 59 . 节威

    1.节减威强﹐复用文理。

  • 60 . 举一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61 . 军人违职责罪

    在我国,指现役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62 . 聚变

    1.即热核反应。在极高温度下﹐轻元素的原子核产生极大的热运动而互相碰撞﹐聚变为另外一种原子核的过程。参见"聚变"。

  • 63 . 聚合

    由简单化合物合成出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的反应。可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两类。

  • 64 . 可逆

    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同时也可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常用来表示。

  • 65 . 匡乱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66 . 离子

    通常指电解质在溶液中由离子间所发生的反应。如:agno3+kcl→agcl↓+kno3在上述反应中,只是硝酸银(agno3)中的银离子(ag+)和氯化钾(kcl)中的氯离子(cl-)发生反应,生成了难溶的氯化银(agcl)沉淀。

  • 67 . 连锁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 68 . 链

    1.见"链式反应"。

  • 69 . 链式

    1.铀﹑钚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中子轰击时﹐裂变成几个碎片﹐并放出两个到三个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铀或钚的原子核﹐再引起裂变﹐这种连续不断的核反应叫"链式反应"。链式反应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也叫支链反应或连锁反应。 2.由于一个单独分子的变化而引起一连串分子变化的化学反应。如燃烧过程﹑爆炸过程。也叫链反应或连锁反应。 3.由少数光子引起许多原子辐射的过程。

  • 70 . 漫

    光照射在粗糙面上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因粗糙面各处凹凸不平,各点的法线方向互不平行,在平行光照射下反射光线也互不平行。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在物体各个粗糙表面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 71 . 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 72 . 弄巧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 73 . 翩其

    1.《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

  • 74 . 逆心理

    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反抗的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在青少年期尤为突出。产生原因主要有压力过大或想引人注意、受人尊重等。

  • 75 . 弃末

    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 76 . 亲极

    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

  • 77 . 求荣

    比喻追求荣誉反而受到污辱。

  • 78 . 求益

    为图好处,反招损害。

  • 79 . 全

    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即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到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的界面时,光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 80 . 热核

    见“聚变”(1114页)。

  • 81 . 强者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 82 . 取代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烷等。

  • 83 . 鹊鸾惊

    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 84 . 人穷

    指人在走投无路之时,呼叫天地、父母。

  • 85 . 三四覆

    指反复无常。

  • 86 . 三运动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和《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随之开展的运动,简称三反运动。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在国家机关、部队和国营企业等单位中一批严重的贪污盗窃案件被揭露的同时,又揭露出部分资产阶级违法的大量事实。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在全国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简称五反运动。

  • 87 . 收视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88 . 太阳核应区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太阳中心发生氢核聚变的区域。由于太阳中心的压强很高,气体温度也很高,因而这里富含氢元素的太阳气体,通过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把质子聚变为α粒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并以辐射方式发射到宇宙空间。

  • 89 . 缩聚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分子相互间发生缩合生成聚合物同时析出小分子副产物的反应。如甲醛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苯酚甲醛树脂,同时析出水分子。

  • 90 . 条件

    神经系统通过不断地对有信号意义的刺激所形成的结果。是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新形成的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首先研究。

  • 91 . 同语

    用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的语词来下定义。是一种错误的定义。如将“报幕员”定义为“报幕的人员”之类。

  • 92 . 铜镜

    能形成铜镜的反应,由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再用乙醛还原,即有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铜镜。常用此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

  • 93 . 偷鸡不着,折一把米

    1.谓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 94 . 氧化还原

    见“氧化反应”。

  • 95 . 消去

    有机化合物分子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水、卤化氢、氢等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如溴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脱去溴化氢而生成丙烯的反应。

  • 96 . 西沙自卫击战

    1974年1月,中国军民反击南越军队入侵西沙群岛的战斗。1956年4月,南越军队侵占中国领土西沙群岛的珊瑚岛后,于1974年1月17日和18日又侵占甘泉、金银等岛屿,19日继续向琛航、广金两岛发动进攻。中国海军在陆军及民兵的协同下予以反击,于20日收复被侵占的全部岛屿。

  • 97 . 硝化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的反应。如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中加热时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

  • 98 . 相

    数轴上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对应的两个数,互称“相反数”。两实数互为相反数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和为零。零的相反数仍是零。

  • 99 . 相相成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 100 . 秀才造,三年不成

    1.谓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难以成事。

  • 101 . 一一复

    1.谓两度变化。 2.谓反复无常。

  • 102 . 一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 103 . 一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 104 . 一其道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 105 . 一

    1.形容时间很短,动作轻易。

  • 106 . 药物毒性

    指药物引起的严重功能紊乱和器质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除个别过敏体质外,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是重要因素。如过量过久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明显毒性,可致耳鸣、眩晕、耳聋。氯霉素、合霉素和多数抗癌药物对造血系统有毒性,可抑制骨髓造血,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 107 . 议不

    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 108 . 氧化

    原指物质得氧(和氧结合)的反应。物质失氧(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同时发生的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看,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电子的传递所引起的,故广义讲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 109 . 遗华

    指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 110 . 义不

    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

  • 111 . 易如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112 . 易同

    比喻事情及容易办成,不必费很大力气。同“易如反掌”。

  • 113 . 易于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114 . 易于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115 . 义无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 116 . 原子应堆

    1.在其中引发并控制裂变材料的链式反应的装置。亦称“原子炉,原子堆,核反应堆,反应堆”。

  • 117 . 银镜

    能形成银镜的反应。由硝酸银与氨水发生反应,生成银氨络合物,该络合物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常用此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用于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等。

  • 118 . 原始

    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

  • 119 . 欲速

    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 120 . 欲益

    犹言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