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榜组词
  4. 【榜】结尾能组哪些词

【榜】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颁

    1.颁布告示。

  • 2 . 摽

    〈书〉标榜。

  • 3 . 安民

    1.安定民心的布告。

  • 4 . 备

    1.即"副榜"。

  • 5 . 白

    1.白木桨。借指船。

  • 6 . 板

    1.木板匾额。

  • 7 . 碑

    1.见"碑牓"。

  • 8 . 驳

    1.见"驳榜"。

  • 9 . 标

    ①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自由。 ②(互相)吹嘘;夸耀:互相~。

  • 10 . 北

    1.指明代北京顺天府乡试录取的榜帖。

  • 11 . 扁

    1.亦作"扁牓"。 2.即扁额。

  • 12 . 长名

    1.亦作"长名榜"。 2.唐代按资历考绩依次诠补官吏的名单。

  • 13 . 背

    指在考试后发的榜上名列最末。

  • 14 . 参

    1.拜访时所投名帖。

  • 15 . 笞

    1.见"笞搒"。

  • 16 . 春

    1.亦作"春牓"。 2.春试中式的名榜。 3.指春试。

  • 17 . 长

    1.见"长榜"。

  • 18 . 出

    1.亦作"出牓"。贴出文告。 2.贴出被录取人的名单。

  • 19 . 春秋

    1.指科举考试春试和秋试录取的名榜。

  • 20 . 登

    1.见"登牓"。

  • 21 . 殿

    1.殿试后公布中第进士名次的榜文。

  • 22 . 短

    1.犹短棹。借指小船。

  • 23 . 淡墨

    1.科举时代,礼部录取进士,以淡墨书榜,称"淡墨榜"。

  • 24 . 钓

    1.钓鱼船。

  • 25 . 恩

    1.亦作"恩牓"。 2.科举时代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的中式名单。

  • 26 . 放

    发榜。

  • 27 . 犯由

    1.即犯由牌。

  • 28 . 发

    考试后公布考试成绩的名次或被录取者的名单:本市高考首批录取新生今起~。

  • 29 . 副

    1.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取士,除正榜外另取若干名,列为副榜。始于元至正八年。明永乐中会试有副榜,给下第举人以作官的机会。嘉靖中有乡试副榜,名在副榜者准作贡生,称为副贡。清只限乡试有副榜,可入国子监肄业。

  • 30 . 歌

    1.歌舟。

  • 31 . 高

    1.高悬的告示。 2.科举时代张贴的录取名单。

  • 32 . 光荣

    表扬先进入人物的榜,榜上列出姓名,有时加上照片和先进事迹。

  • 33 . 红

    指光荣榜,因多用红纸写成,所以叫红榜。

  • 34 . 画

    1.有画饰的匾额。

  • 35 . 虎

    1.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到了清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 36 . 黄

    也作“皇榜”。封建社会皇帝发布的文告。用黄纸书写。

  • 37 . 侯德

    化学家。字致本,福建闽侯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中科院学部委员。1939年提出新的联合制碱法。著有《碱的制造》、《制碱》和《制碱工学》。

  • 38 . 互相标

    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 39 . 甲

    1.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 2.指中进士的人。

  • 40 . 黄金

    1.见"黄金牓"。

  • 41 . 揭

    1.考试后出榜;发榜。2.揭下写有招聘或招标等内容的榜,表示应征、应战等。

  • 42 . 解

    1.亦作"解牓"。 2.唐宋时解试中式的榜文。

  • 43 . 金

    科举时代俗称殿试录取的榜:~题名。

  • 44 . 酒

    1.亦作"酒牓"。 2.酒店的招牌﹑匾额。常请名家书写以广招徕。

  • 45 . 梨园

    1.旧时评比角色的人所列戏剧演员名次的榜文。

  • 46 . 两

    1.甲榜和乙榜的合称。亦指进士。

  • 47 . 龙虎

    榜:揭示的名单。指一个时期内的知名人士同登一榜。

  • 48 . 龙

    1.龙船上的桨。 2.亦作"龙榜"。即龙虎榜。

  • 49 . 龙飞

    1.新皇帝即位后第一次考试选士﹐称"龙飞榜"。

  • 50 . 落

    投考没有被录取:高考落榜。

  • 51 . 买

    1.雇船。

  • 52 . 镂

    1.指木刻告示。

  • 53 . 门

    1.亦作"门榜"。(1)门前张挂的牌匾。唐薛用弱《集异记.永清县庙》:"见荒庙岿然,土偶罗列,无门榜牌记,莫知谁氏。"清昭槤《啸亭续录.侍卫结衔之误》:"近日武进士改充侍卫者,其门榜皆书'御前侍卫',相沿成习,实为僭妄。"(2)贴于门上的告白。唐段成式张希复《红楼联句》:"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 2.门框(垂直地面的部分)。

  • 54 . 鹿卢

    1.三国魏明帝造凌云台成,误先钉榜,未题署,以笼盛韦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韦诞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后用以为典。

  • 55 . 旅

    1.客船。

  • 56 . 明通

    1.清雍正﹑乾隆年间,在会试落卷内选文理明通的举人于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

  • 57 . 木

    1.刊刻告示的木牌。

  • 58 . 名

    1.名刺;名片。

  • 59 . 南

    1.指明朝留都南京会试所张贴的榜。

  • 60 . 排行

    公布出来的按某种统计结果排列顺序的名单:流行歌曲。~|当代文学最新作品~。

  • 61 . 牌

    1.见"牌牓"。

  • 62 . 旗

    1.亦作"旗牓"。 2.指标有名号的旗子与榜文。

  • 63 . 丧

    1.即殃榜。阴阳先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榜。旧时官厅视此为证明死亡之凭照。

  • 64 . 擎

    1.指科举取士的末一名。

  • 65 . 秋

    1.秋试后所发的榜。亦借指秋试。

  • 66 . 檠

    1.亦作"?榜"。 2.矫正弓弩的器具。

  • 67 . 蕊

    1.传说中道教学道升仙,列名蕊宫。后指科举考试中揭晓名第的榜示为"蕊榜"。

  • 68 . 署

    1.开列姓名﹐张榜示人。

  • 69 . 石

    1.亦作"石牓"。石制的匾额。 2.即石撞。

  • 70 . 手

    1.亦作"手牓"。 2.手写的用来张贴的文告。

  • 71 . 诗

    1.品第诗的高下﹐张榜公布﹐称诗榜。

  • 72 . 堂

    1.厅堂上的题额。

  • 73 . 题

    1.题写匾额。榜,匾额。 2.指所题写的匾额。

  • 74 . 腾

    1.传递文告。

  • 75 . 通

    1.亦作"通牓"。 2.唐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

  • 76 . 文

    1.告示﹑布告之类。

  • 77 . 填

    1.科举时代将考试录取者的姓名写在榜上,谓之填榜。

  • 78 . 铁

    1.亦作"铁榜"。 2.铁制的榜牌。用于刻记姓名或文告。

  • 79 . 同

    1.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

  • 80 . 五老

    1.唐天复元年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五人同榜及第,年皆逾六十,时称"五老榜"。

  • 81 . 武两

    1.科举时代,由武举人而中武进士的俗称。

  • 82 . 乌

    1.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 83 . 无头

    1.匿名揭贴。

  • 84 . 吴

    1.大棹,划船工具。一说吴之棹。吴榜即船棹。 2.指船。吴为地名,借指南方。

  • 85 . 乡

    1.科举乡试的录取名单。 2.代指乡试中式者,即举人。

  • 86 . 瞎

    1.宋时陈若拙的讥称。陈不学无术,竟中了礼部试第二名榜眼,故称。

  • 87 . 璇

    1.见"璇牓"。

  • 88 . 相骂

    1.五代卢损等五人同时进士及第,常互相诟骂,时人因称该榜为"相骂榜"。

  • 89 . 押

    1.签发布告文书。

  • 90 . 银

    1.亦作"银榜"。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 2.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

  • 91 . 一

    1.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 2.即乙榜。指举人出身。

  • 92 . 乙

    1.即乙科。 2.指举人。

  • 93 . 预

    1.谓考中而榜上有名。

  • 94 . 银花

    1.以银镂花装饰的匾额。

  • 95 . 英雄

    1.登载英雄人物名单的报刊专栏或通告。

  • 96 . 莺迁

    1.金榜。科举应试考中者的名单。

  • 97 . 右

    1.元代选举制度,凡中选的举人和进士都分列二榜:蒙古﹑色目人一榜,称右榜;汉人﹑南人一榜,称左榜。

  • 98 . 张

    1.亦作"张榜"。 2.张贴文告。

  • 99 . 渔

    1.亦作"渔?"。 2.摇渔船的桨。借指渔船。

  • 100 . 招军

    1.招兵的文告。

  • 101 . 豫

    1.谓预先张贴告示。

  • 102 . 诏

    1.见"诏榜"。

  • 103 . 正

    1.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公布正式录取名单的榜示。与"副榜"相对。

  • 104 . 斋

    1.斋堂的匾额。

  • 105 . 招贤

    1.招求能人的布告。

  • 106 . 祝染梦

    1.指祝染子状元及第故事,宣扬善有善报。《渊鉴类函.食物.粥三》:"昔有姓祝名染者,尝遇岁饥,施粥以济四方之贫者。后生一子,初赴试,染梦一人手持状元榜,竖于门外,上写四字曰:施粥之报。未几,有人报其子状元及第。"

  • 107 . 中

    1.参加科举考试中式。

  • 108 . 左

    1.元代考试制度,中选举人及中选进士均分二榜,蒙古人﹑色目人为一榜,称右榜;汉人﹑南人为一榜,称左榜。举人榜揭于省门之左右,进士榜用敕黄纸书,揭于内前红门之左右。见《元史.选举志一》。

  • 109 . 自我标

    标榜:吹嘘,夸耀。自己吹嘘自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