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承组词
  4. 【承】开头能组哪些词

【承】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接受转让。

  • 2 .

    1.口头地、书面地或以行为承担付款义务。如:承兑汇票。2.承诺并按照…的规定兑换。如:承兑一张支票。

  • 3 .

    1.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

  • 4 .

    1.蒙受恩泽。 2.汉台馆名。

  • 5 .

    承继暂时无适当人选的职位:敢告不敢,摄官承乏|予承乏是司郎中。

  • 6 .

    1.接受教化。 2.谓迎合上官的意图。风,口风。

  • 7 . 风希旨

    承:迎合;希:揣摩;风:风向;旨:意旨。指关于揣摩迎合上司的意向。

  • 8 .

    1.承命奉行。 2.奉承讨好。

  • 9 .

    1.认罪。

  • 10 . 符吏

    1.唐代州府户曹的小吏。掌文书往返﹑民刑案件的通知诸事。

  • 11 .

    1.受福。 2.日下有黄气的天象,古称承福。

  • 12 .

    1.辅佐。承,通"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论》:"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书.冏命》:"旦夕承弼厥辟"汉孔安国传:"旦夕承辅其君。"后因以称宰相。

  • 13 .

    1.奉承附和。

  • 14 .

    1.犹承业。

  • 15 .

    1.承继看管。

  • 16 .

    1.汉楼台名。

  • 17 .

    1.犹秉承。

  • 18 .

    1.奉侍问候。

  • 19 .

    1.汉马监﹑马厩名。 2.太子宫门名。 3.指太子宫室或太子。

  • 20 .

    1.承奉天运,进行教化。

  • 21 .

    ①迎合人意,求得欢心:那承欢的媚态,令人作呕。 ②侍奉父母:膝下承欢|承欢乏水浆。

  • 22 . 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 23 . 欢献媚

    承欢:迎合他人博取欢心。以自己的媚态博得别人欢心。

  • 24 .

    1.南朝女官名。

  • 25 .

    1.继承基业。

  • 26 .

    1.继承先人的仕籍。

  • 27 .

    ①继承:承继父业|启贤,能承继禹之道。 ②过继:给无子的叔、伯做儿子。

  • 28 .

    1.承继家业。

  • 29 .

    1.趁机会。

  • 30 .

    1.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处。

  • 31 .

    1.接受教令。 2.用作谦词,言接受教诲。

  • 32 .

    1.交接。 2.连接;衔接。 3.接受。

  • 33 .

    1.亦作"承?"。谓含着眼泪。 2.看人眼色,形容逢迎。

  • 34 .

    1.同"承籍"。藉,通"籍"。 2.凭藉。

  • 35 .

    1.宋代的低级军职,属殿前司。 2.差役的尊称。 3.清代皇商在各省的承办人。

  • 36 .

    1.蒙受照顾。

  • 37 .

    1.《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朱熹集传:"承,奉也。筐,所以盛币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欢迎宾客。 2.借指馈赠礼品。

  • 38 .

    1.犹承乏。

  • 39 .

    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在验收后支付约定的报酬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中当事人一方为承揽人,他方为定作人。通常有(物品)加工承揽。

  • 40 .

    意为承蒙相让。

  • 41 .

    1.属吏。承,通"丞"。

  • 42 .

    1.答理,承认。

  • 43 .

    1.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槽。亦称"承落"。

  • 44 .

    1.谓接受和继承良好的风尚传统。

  • 45 .

    1.承接甘露。 2.即承露盘。 3.帻巾,头巾。

  • 46 . 露囊

    1.唐开元十七年,以玄宗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百官献承露囊,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

  • 47 . 露盘

    1.汉武帝迷信神仙,于建章宫筑神明台,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三国魏明帝亦于芳林园置承露盘。

  • 48 .

    1.见"承溜"。

  • 49 .

    1.承受购买。

  • 50 .

    1.客套语。受到。

  • 51 .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2.即承明庐。

  • 52 . 明庐

    1.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 53 .

    1.受命。

  • 54 .

    1.接受。

  • 55 .

    1.犹承迎。

  • 56 .

    1.止息,安定。

  • 57 .

    答应办理事情:一口承诺,毫不迟疑|承诺的事情都如期完成。

  • 58 .

    1.见"承盘"。

  • 59 .

    社会安定;太平:累世承平|承平日久|天下承平的时候。

  • 60 . 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 61 .

    1.即承题。

  • 62 .

    1.穴位名。在目下七分目胞陷中,上承瞳子之处。见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三。 2.马目下的旋毛。

  • 63 .

    1.犹承平。

  • 64 .

    1.接受办理。

  • 65 .

    按签订的合同或商定的条件接受某项任务,并负责完成:课题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

  • 66 . 包经营

    生产资料所有者将企业或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委托给承包人经营。在我国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措施。一般通过招标选择承包人,双方权利义务在合同中予以规定。这种经营方式,不改变所有制性质。

  • 67 .

    承担保险:~额。

  • 68 .

    1.承命辅佐。

  • 69 .

    1.承接衰世。

  • 70 .

    1.接待宾客。

  • 71 .

    1.佐傧。承,通"丞"。

  • 72 .

    1.禀告。 2.奉命。

  • 73 .

    1.即承局。

  • 74 .

    1.接受禅让。

  • 75 .

    ①承受尘土,也指古代承接尘土的帐子或小帐幕。 ②藻井,天花板: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彩饰承尘。

  • 76 .

    1.谓代代承继。

  • 77 .

    1.承受恩宠。

  • 78 .

    1.听从;顺从。

  • 79 .

    1.亦作"承塌"。 2.应承。

  • 80 .

    1.对答。

  • 81 .

    1.担负;担当。

  • 82 .

    1.承担,担当。

  • 83 .

    1.蒙受德泽。

  • 84 . 德市

    在河北省东北部、滦河支流武烈河(热河)沿岸,京承、锦承两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清代称热河、承德,民国时曾为热河省省会。1945年设市,人口396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 85 .

    1.认罪抵命。

  • 86 .

    1. 旧社会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

  • 87 .

    1.遵循前者。 2.从前。

  • 88 . 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 89 .

    1.办丧事。衾,殓尸的包被。

  • 90 .

    1. 秉承恩情。如:承情帮我治好了牙。

  • 91 .

    1.谓权宜除授官员。

  • 92 .

    ①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他承认这是他干的。 ②即“国际承认”。一国认可另一国为主权国家和新的国家机构为合法政府,并愿意与其交往、发展正常关系的外交行为。一般采用相互致函、发照会、发表联合公报、互派外交代表、签订条约等形式来表示。相互承认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 93 . 嬗离合

    继承演变。

  • 94 . 上启下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 95 . 上起下

    指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 96 .

    1.古时传递公文信件的差役。

  • 97 .

    1.效法。

  • 98 .

    1.治事;受事。

  • 99 .

    1.侍奉。

  • 100 .

    1.谓继承守护先祖的家业。

  • 101 .

    1.接受。 2.承担;禁受。 3.继承。

  • 102 .

    1.承继传授。

  • 103 .

    1.承继衰世。

  • 104 .

    1.遵奉顺从。 2.敬奉恭顺。

  • 105 .

    1.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

  • 106 .

    1.世袭;传代。 2.长子。 3.指继承为嫡长子。 4.即丞司。承,通"丞"。

  • 107 .

    1.嫡孙或嫡孙女。

  • 108 .

    1.见"承搭"。

  • 109 .

    1.申述题意。八股文中之第二股叫"承题"。

  • 110 .

    1.承奉天道。 2.唐代乐舞名。 3.唐代宫城南中门叫承天门。

  • 111 . 天命

    1.三国吴乐曲名。韦昭改汉《芳树曲》制。

  • 112 . 天之祜

    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

  • 113 . 天之佑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 114 . 天之祐

    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 115 .

    1.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 2.指承继为后嗣。

  • 116 .

    1.以竿取蝉。承,通"拯"。

  • 117 .

    1.听从,接受。

  • 118 .

    1.继承帝位。

  • 119 .

    1.承当;应承。 2.领头。

  • 120 .

    1.接受付托。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