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偷组词
  4. 【偷】开头能组哪些词

【偷】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暗暗,形容行动避人,不欲使人觉察。

  • 2 . 摸摸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 3 .

    1.犹言推诿。

  • 4 .

    1.见"偷惰"。

  • 5 .

    1.犹偷生。

  • 6 .

    1.趁敌不备,突然袭击。

  • 7 .

    1. 趁有空。

  • 8 .

    挤出空暇的时间:忙里偷闲|偷闲何处共寻春。

  • 9 . 闲躲静

    摆脱杂务,得个清静。

  • 10 .

    1.晋贾充女午悦韩寿,其婢为致意,韩乃踰墙与之私通。午偷武帝赐充异香赠韩。此香着体,数月不散,终被充发觉,遂以午嫁韩。见《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充传》。后以"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 11 . 香窃玉

    比喻引诱妇女。

  • 12 .

    1.苟且侥幸。

  • 13 .

    1.偷偷地窥看。

  • 14 .

    1.苟且谋求。 2.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军营。

  • 15 . 营劫寨

    营:军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劫:强夺。寨:防守用的栅栏,引申为军营。偷袭敌方的营寨。

  • 16 .

    1. 非法拿走财产使用。如:刚刚裁定,从配偶处偷用是可能的。

  • 17 . 油儿

    1.方言。贪图省力,敷衍了事。

  • 18 .

    1.愉快。

  • 19 .

    1.苟且懈怠。

  • 20 .

    1. 悄悄地通过不让经过的地区。如:偷越禁区。

  • 21 .

    1.窃贼。

  • 22 . 自行车的人

    意大利故事片。利贡利德·西卡阿玛托电影公司1948年联合摄制。柴伐梯尼等人编剧,德·西卡导演,马季奥拉尼主演。失业工人里西找到贴街头广告的工作,第一天上班,赖以代步的自行车被偷。为了不再失业,他去偷别人的自行车,结果被车主发觉遭到殴打,使他在儿子面前失去了父亲的尊严。

  • 23 .

    1.偷吃东西。

  • 24 .

    苟安,只图目前的安逸:偷安苟活|蒙蔽朝廷,偷安肆乐。

  • 25 . 安旦夕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 26 . 安苟且

    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苟且:得过且过。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 27 .

    1.浇薄;不敦厚。

  • 28 .

    1.窃贼的头目。

  • 29 .

    1.苟且松弛。

  • 30 . 春体

    1.律诗之一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如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均是。参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下.偷春体》。

  • 31 .

    1.偷生;苟活。

  • 32 .

    1.偷东西。 2.指小偷。

  • 33 . 东摸西

    指小偷小摸。

  • 34 .

    1.暗中渡过江河。 2.谓偷越关隘或国境。

  • 35 .

    1.亦作"偷惰"。 2.苟且怠惰。

  • 36 .

    1.见"偷堕"。

  • 37 .

    1.窃贼;小偷。

  • 38 .

    1.形容暗中细听。

  • 39 .

    1.浇薄的社会风气。 2.指刺探军情的人。

  • 40 . 工减料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 41 . 狗戏鸡

    比喻不务正业。

  • 42 . 狗捉鸡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 43 .

    1.苟且。

  • 44 .

    1.讨巧。

  • 45 .

    1.《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2.犹偷情。

  • 46 . 寒送暖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 47 .

    1.见"偷汉子"。

  • 48 . 汉子

    1.谓女人与人通奸。

  • 49 .

    1.苟且迎合。

  • 50 . 合苟从

    指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亦作“偷合取容”。

  • 51 . 合苟容

    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

  • 52 . 合取容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 53 . 换概念

    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是一种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就有可能偷换思维对象,造成文不对题,还有可能产生错误的推理。

  • 54 . 换论题

    通常指在证明过程中把需要证明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例如,本应证明“美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去证明“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反驳中把需要反驳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也是偷换论题。

  • 55 .

    1.偷生,苟且求活。

  • 56 . 鸡不着,反折一把米

    1.谓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 57 . 鸡不着蚀把米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 58 . 鸡盗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同“偷鸡摸狗”。

  • 59 . 鸡摸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 60 . 鸡戏狗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 61 . 奸取巧

    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 62 .

    1.《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 63 .

    1.犹偷眼。

  • 64 .

    1.犹窃位。

  • 65 .

    1. 从缝隙中窥测。如:在幕后偷看。

  • 66 .

    1.犹刻薄。

  • 67 .

    1.偷闲,抽空。

  • 68 .

    1.苟求快乐。

  • 69 .

    贪图安逸、省事,逃避应干的事:辛勤做活,从不偷懒。

  • 70 .

    1.贪图享乐。

  • 71 . 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 72 .

    1. 非法捕猎(禽兽或鱼类)。如:偷猎野鸡。

  • 73 .

    1.方言。指夜雨。

  • 74 .

    1.偷税漏税。

  • 75 .

    1.谓任官不尽职,徒受俸禄。

  • 76 .

    1.以不正当手段索取。

  • 77 . 媚取容

    巧黠谄媚以取悦于人。

  • 78 .

    1.靡衣偷食。亦指奢侈的生活。

  • 79 .

    1.苟免。

  • 80 .

    1.指鄙薄衰败的风俗。

  • 81 .

    1.怯懦。

  • 82 .

    1.谓装扮成年轻人。

  • 83 .

    1.逢迎谄媚。

  • 84 .

    1.见"偷儒"。

  • 85 .

    1.佛塔。梵语stupa的音译。

  • 86 .

    1.犹偷情。

  • 87 .

    1.浇薄。

  • 88 .

    1.浇薄巧诈。 2.取巧。

  • 89 .

    1.盗窃。 2.犹苟得。

  • 90 .

    1.偷窃还没有黄熟的谷麦之类庄稼。

  • 91 .

    暗中与人恋爱或搞男女关系。

  • 92 .

    1.唐元稹《连昌宫词》:"李謨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某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謨也。'玄宗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清洪升《长生殿》有《偷曲》一出,即言其事。

  • 93 .

    1.窃贼。 2.谓偷汉子。

  • 94 .

    1.犹盗窃。

  • 95 .

    1.窃取荣禄。

  • 96 .

    1.苟且容身于世。

  • 97 .

    1.亦作"偷懦"。 2.苟且懒惰。

  • 98 .

    苟且地生存着: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99 . 生惜死

    苟且活命,舍不得死。

  • 100 .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

  • 101 . 声细气

    指轻声轻气。

  • 102 .

    1.谓苟且度日。食,食禄。 2.偷吃东西。

  • 103 .

    1.用欺骗﹑隐瞒等方式,违反税收法规,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 104 .

    1.苟且恣肆。

  • 105 .

    1.浇薄的人情风俗。

  • 106 .

    1.古神话,西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东方朔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 107 . 天换日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 108 . 天妙手

    偷天:形容本领神奇;妙手:指有才能的人。形容写作技巧娴熟,文笔非常优美,富有独创性的作家、艺术家。

  • 109 .

    1. 暗地听人说话。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