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七组词
  4. 【七】在中间组哪些词

【七】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八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选出了由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 2 . 昂藏

    昂藏:登记表雄伟、气度不凡的样子;七尺:七尺高的身躯。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3 . 长短八

    指事情的头绪。

  • 4 . 北斗

    又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如把α星和β星连接的线段沿β星至α星方向延长约五倍,即为“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

  • 5 . 伯伦

    1.指晋刘伶等竹林七贤。亦借指隐逸之士。

  • 6 . 不管三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7 . 不问三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8 . 才高

    形容才思敏捷。

  • 9 . 打蛇打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 10 . 第个十字架

    长篇小说。德国西格斯作于1942年。共产党员海斯勒和六个难友逃出了集中营。监狱长下令竖起七个十字架,扬言一周内将他们处死。经过五天的追捕,六人先后遇难,只有海斯勒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追捕期限已过,第七个十字架仍然空着。

  • 11 . 东坡

    别集名。北宋苏轼著。一百一十卷。有《东坡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自宋至清,注本很多。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1982年)、《苏轼文集》(1986年)。

  • 12 . 二大罢工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汉口、长辛店等地镇压罢工工人,造成流血惨案,所以这次罢工叫二七大罢工。

  • 13 . 二

    1.亦省称"二七"。 2.旧时,人死后第十四日请僧道念经打醮,谓"二七斋"。

  • 14 . 钢郎当

    1.方言。指钢制的家伙。

  • 15 . 嘎马八

    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 16 . 横竖八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 17 . 后

    明代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承前七子复古的文学主张,结社宣传,相互标榜,使拟古的声势更盛。

  • 18 . 胡乱八

    1.乱七八糟﹐胡乱。

  • 19 . 胡杂八

    1.见"胡七乱八"。

  • 20 . 滑

    1.形容在泥水里走动的情状和声响。

  • 21 . 黄花岗十二烈士

    1.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云纪)﹑林时爽﹑方声洞等一百馀人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22 . 黄花岗十二烈士墓

    在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白云山麓。1918年为纪念1911年同盟会广州起义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园。正门为巨型牌坊式门楼,上刻孙中山“浩气长存”题词。陵墓方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纪功坊,用七十二块石砌成金字塔形坊顶,每块石上刻烈士姓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 . 江南

    1.清王昶﹑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七人,乾隆间以诗文着称,因皆江苏人,时称"江南七子"。也称"吴中七子"。

  • 24 . 建安

    建安,系汉献帝的年号。汉末建安时期(196-220)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b124、阮b125、应b126和刘桢七人,均以诗文有名于当时,曹丕《典论·论文》将他们并列予以赞扬,故称。

  • 25 . 夹夹八

    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 26 . 嘉靖

    1.指明嘉靖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梦阳等七人称前七子,故亦称后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 27 . 搅念三

    1.方言。犹胡闹。

  • 28 . 救人一命,胜造级浮图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29 . 救人一命,胜造级浮屠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30 . 鸠

    1.鸡的别名。

  • 31 . 九宗

    泛指祖宗。

  • 32 . 开门件事

    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 33 . 烂八糟

    1.杂乱貌。

  • 34 . 连

    1.连史纸的一种。

  • 35 . 垒修斋

    1.亦作"垒七追斋"。 2.指旧时人死后逢七做佛事。

  • 36 . 垒追斋

    1.见"垒七修斋"。

  • 37 . 六家

    1.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 38 . 乱八遭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同“乱七八糟”。

  • 39 . 乱八糟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 40 . 露露八

    1.方言。犹言没头没脑。

  • 41 . 零八碎

    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 42 . 零碎八

    1.犹言零七八碎。零碎而纷乱。

  • 43 . 马马八

    1.方言。十分之七八;大概。

  • 44 . 女子项全能运动

    田径运动综合性比赛项目之一。由女子五项全能运动演变而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开始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包括100米栏、跳高、铅球、200米跑、跳远、标枪、800米跑。比赛按规定顺序分两天完成。第一天进行前四项,第二天进行后三项。

  • 45 . 前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 46 . 人生十古来稀

    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 47 . 三寸鸟,寸嘴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48 . 三寸鸟寸嘴

    1.喻善于强词夺理。

  • 49 . 三分似人,分似鬼

    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 50 . 三分像人,分似鬼

    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 51 . 三分像人,分像鬼

    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 52 . 三魂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 53 . 三江

    泛指江河湖泽。

  • 54 . 三毛

    指心思,心机。

  • 55 . 三

    1.见"三七开"。

  • 56 . 三分开

    1.见"三七开"。

  • 57 . 三

    1.亦作"三七分"。亦作"三七分开"。 2.谓按十分之三与十分之七的比例加以分配。 3.借指评定是非功过的比例。

  • 58 . 三

    1.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 59 . 三蛇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 60 . 三尸暴跳,窍生烟

    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61 . 三尸乱爆,窍生烟

    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62 . 三尸神暴跳,窍内生烟

    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63 . 三师

    1.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

  • 64 . 三师

    1.见"三师七僧"。

  • 65 . 三五言诗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 66 . 三征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 67 . 世界大奇观

    古代欧洲人称誉的七大建筑物和雕刻品。它们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弗所(在小亚细亚西部)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卡纳苏(在小亚细亚西部)的摩索拉斯陵墓,地中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里亚的灯塔。

  • 68 . 生逢月四日

    美国故事片。环球影片公司1989年摄制。朗·科维克、奥·斯通编剧,奥·斯通导演,汤姆·克鲁斯、吉拉·塞德维克主演。科维克从小崇拜军人。在应征参加越南战争前,与女友相约:服役完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时,再接受她的爱情。可是越战却使他成了半身瘫痪的残疾人,于是他加入了反战行列。

  • 69 . 十

    1.十分之七八。 2.指十七八岁。

  • 70 . 十弟子

    1.指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孟仲子﹑公都子﹑陈臻﹑高子﹑徐辟﹑乐正子﹑咸丘蒙﹑孟季子﹑陈代﹑彭更﹑万章﹑屋庐子﹑告子﹑桃应﹑充虞﹑周霄十七人。参阅明张九韶《群书拾唾》。

  • 71 . 十

    1.《旧唐书.经籍志》乙部正史类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共十三史。宋人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遂有"十七史"之称。参阅《宋史.艺文志二》﹑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九九。

  • 72 . 十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 73 . 十勇士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名突击队员。见“强渡大渡河”(669页)。

  • 74 . 十字诗

    1.诽谐诗体。全诗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组成。末句二字点明诗的主题,多含讥讽之意。相传始于宋代山东张山人寿,流行于元佑绍圣间。

  • 75 . 说说八

    总之,不管怎么说。

  • 76 . 乌八糟

    形容十分杂乱。

  • 77 . 五劳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 78 . 五痨

    泛指虚弱多病。

  • 79 . 歪扭八

    歪歪扭扭,不直。

  • 80 . 歪竖八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 81 . 西京

    1.西汉皇后的七个家族。指吕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赵氏﹑傅氏﹑王氏。晋庾亮《让中书监表》:"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金,决不尽败。"一说,指吕氏﹑窦氏﹑卫氏﹑上官氏﹑霍氏﹑许氏﹑王氏。

  • 82 . 污八糟

    形容十分杂乱。

  • 83 . 五家

    1.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 84 . 五祖

    1.道教语。指全真道的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人。见元李道谦《七真年谱》。

  • 85 . 瞎搭八

    1.见"瞎七瞎八"。

  • 86 . 瞎瞎八

    1.谓做事﹑说话等胡乱盲目。

  • 87 . 屋如

    形容住房破漏。

  • 88 . 吴楚国之乱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汉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

  • 89 . 五侯

    泛指达官显贵。

  • 90 . 武经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 91 . 一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 92 . 邺中

    1.即建安七子。东汉建安中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齐名,同居邺中,故称。

  • 93 . 杂夹八

    1.见"杂七杂八"。

  • 94 . 杂麻八

    1.见"杂七杂八"。

  • 95 . 杂碎八

    形容十分混杂。

  • 96 . 杂杂八

    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 97 . 一子出家,祖升天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98 . 一子出家,祖昇天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99 . 倚马

    比喻文章写得快。

  • 100 . 战国

    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即魏、赵、韩、齐、秦、楚、燕。

  • 101 . 竹林

    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他们相互友善,同游于竹林之中,故称。

  • 102 . 竹林

    1.见"竹林七贤"。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