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白令海
太平洋最北端的边缘海。面积226万平方千米。多风暴和雾,结冰期长达6-7个月。鱼产丰富,多鲑、比目鱼等。北部大陆架有石油和天然气。
2 . 白令海峡
亚洲大陆东北端和北美大陆西北端之间的海峡。是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最窄处仅35千米。海峡中有代奥米德群岛,俄罗斯同美国的国界线及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其间。
3 . 抱令守律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4 . 朝令夕改
早晨发的命令,到当晚就改变了,形容政令多变:朝令夕改,事情难办。
5 . 朝令夕更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
6 . 朝令夜遁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7 . 朝令暮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8 . 朝令夕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9 . 不令而信
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10 . 不令支
1.即令支。古国名。其地约在今河北省滦县﹑迁安县间。
11 . 谄词令色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
12 . 唱令家
1.以卖唱为谋生手段的伶人。
13 . 传令兵
1. 旧时服侍上级军官传送他的命令的士兵;亦指勤务兵,卫生兵,照看病房或做其他协助工作的士兵。
14 . 传令钟
又称“车钟”。分设于驾驶台或机舱内的一种装置。船上驾驶人员用以向机舱传达主机运转命令和机舱人员回报该命令执行情况。有机械和电力等传动方式。
15 . 从令如流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16 . 道令纸
1.见"道林纸"。
17 . 奉令承教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18 . 地学夏令营
中小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地学科技活动。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探索。以野外活动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矿产等知识,和旅游联系较密切,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学普及活动。
19 . 丁令威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20 . 发令枪
径赛、游泳比赛等开始时,用来发出声音信号的器械,形状像手枪。
21 . 法成令修
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
22 . 更令明号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23 . 号令如山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24 . 花腔令鼓
1.见"花腔鼓"。
25 . 脊令原
1.语出《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为水鸟﹐而今在原﹐则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
26 . 静言令色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27 .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1.见"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28 . 禁止令行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29 .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30 . 军令如山倒
1.谓军事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不能延误。
31 . 军令重如山
1.见"军令如山"。
32 . 军令状
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33 . 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34 . 雷令剑
1.即雷氏剑。
35 . 利令志惛
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同“利令智昏”。
36 . 利令智昏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37 . 律令格式
1.唐代法律的表现形式。律是当代法典,规定罪名和刑罚;令是皇帝的命令,规定贵贱等级等重要制度;格是规定官吏的办事规则;式是规定官署通用的文件程式。律﹑令创始于秦代,格﹑式创始于东魏﹑西魏,至唐代四种并行。
38 . 命令句
1.语法名词。要求或者希望别人做或不做某事时用的句子。在书面上,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今多称"祈使句"。
39 . 命令式
1. 命令的语气或表达它的一个动词形式。
40 . 命令主义
1.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凭强迫命令的办法来推行工作的领导作风。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
41 . 千秋令节
1.皇后﹑太子诞辰的敬辞。
42 . 拿着鸡毛当令箭
令箭: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作作证的箭状物。比喻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作重要依据。
43 . 起令随合
1.见"起令随令"。
44 .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45 . 善始令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同“善始善终”。
46 . 三令节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47 . 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48 . 时令病
1.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
49 . 司令部
1.军队首长实施作战指挥﹑管理训练等工作的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均设有司令部。 2.借指首脑机关,指挥中枢。
50 . 司令塔
1.旗舰上司令官发号施令的地方。设于舰只甲板前方最高处。
51 . 司令员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负责军事方面各项工作的主管人员。
52 . 书令史
1.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晋﹑南朝宋有内台书令史,九品。隋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四》。
53 . 陶令巾
1.见"陶巾"。
54 . 陶令菊
1.即菊花。因陶渊明爱菊﹐故称。
55 . 陶令琴
1.《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用为典实。
56 . 陶令秫
1.高粱。因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57 . 陶令宅
1.晋诗人陶潜的家宅。后用指隐者居所。
58 . 陶令株
1.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乃陶潜之自况﹐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树。
59 . 挟天子以令天下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60 .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61 . 威重令行
权势大,有令必行。
62 . 先令书
1.遗书,遗嘱。
63 . 夏令时
又称“经济时”或“日光节约时”。法定时的一种。在夏季,由于昼长夜短,为充分利用日光,把时钟适当拨快;到秋季,再拨回。1908年由英国人威利特提出。1916年后,德国、奥地利、荷兰及丹麦等国相继采用。中国也曾采用过。
64 . 夏令营
1.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或集体的成员短期休息﹑娱乐等的营地,多设在林中或海边。
65 . 荀令伤神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曰:'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刘孝标注引《荀粲别传》:"妇病亡,未殡,傅嘏往喭粲。粲不明(哭)而神伤……曰:'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城之异,然未可易遇也。'痛悼不能已已,岁余亦亡。"后因以"荀令伤神"为悼念爱妻的典实。
66 . 荀令香
1.《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按,荀令君即荀彧,字文若,为侍中,守尚书令。传说他曾得异香,用以熏衣,馀香三日不散。后以"荀令香"指奇香异芳。
67 . 荀令衣香
形容官吏美名远扬,为人所敬仰。也形容独具风采,风度优雅的官吏。
68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69 . 杨令公
1.对北宋名将杨业的誉称。业初为五代北汉将领,善骑射,人称"无敌"。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契丹,战功卓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北征,业因矢尽援绝,被俘,绝食死。《宋史》有传。后来小说﹑戏剧中以杨业事迹为引线演为杨家将故事。
70 . 浴兰令节
1.即端午节。
71 . 指令系统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各种不同类型指令的总和。即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操作。不同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含的指令种类和数目也不同。一般均包含算术运算型、逻辑运算型、数据传送型、判定和控制型、输入和输出型等指令。
72 . 指令性计划
国家下达的带有强制性质的,执行单位必须保证完成的计划。实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形式。旨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较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指令性计划的作用和范围逐步缩小。
73 . 政令不一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