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爱美的戏剧- 简称“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演剧。“爱美的”系英语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1921年,汪优游、陈大悲等人针对文明戏商业化弊病,提倡非营业性演剧,主张严格遵守剧本和排演制度,使用立体布景等。爱美的戏剧运动首先在北京、上海高等学校兴起,引起社会热烈反响。爱美剧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后因其业余性影响艺术质量的提高而衰落。 
- 2 . 卑剧- 1.(事务)琐碎繁重。 
- 3 . 白剧- 白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白族聚居区。曾名“吹吹腔”,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乾隆年间已流行。20世纪50年代吸收白族大本曲曲调,改今称。兼用白语、汉语,唱腔分平腔、高腔、流水等。剧目有《望夫云》等。 
- 4 . 案剧- 1.谓处理繁重的政务。 
- 5 . 北京曲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初,以单弦的曲牌为主,吸收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唱腔,从小戏形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常用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湖广调〕等。剧目有《妇女代表张桂蓉》、《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 6 . 悲剧- ①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决不能让这种~重演。 
- 7 . 悲喜剧- 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一般具有圆满的结局。 
- 8 . 编剧- 戏剧、电影等的剧本作者。 
- 9 . 边剧- 1.犹边遽。 
- 10 . 惨剧- 1.极为惨痛的事情。 2.极为剧烈。 
- 11 . 丑剧- 1. 指颇具戏剧色彩的丑行。 
- 12 . 彩调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有“彩调”、“彩灯”、“耍牡丹”、“采茶戏”、“嗬海戏”等名称。1955年定今称。起源于民间采茶歌,清道光年间已有以三小戏形式演出。唱腔属曲牌体,分腔、板、调三大类。剧目有《刘三姐》、《三朵小红花》等。 
- 13 . 嘲剧- 1.嘲笑。 
- 14 . 藏剧- 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拉萨和日喀则、昌都等地。14-15世纪僧人汤东结布用跳神仪式和民间歌舞创造藏剧募化造桥。17世纪,五世达赖罗桑嘉错组成职业剧团。旧时每年藏历7月雪顿节,各藏剧团须到拉萨支差。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以前人物大多戴面具,现已有面部化装。剧目有《文成公主》、《朗莎雯波》、《洛桑王子》等。 
- 15 . 潮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和台湾。曾名“潮州戏”、“潮音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明代已流行,当时称“潮调”、“潮腔”。唱腔有[黄龙滚]、[点绛唇]等曲牌和头板、二板、三板等板式。剧目有《苏六娘》、《陈三五娘》等。 
- 16 . 冲剧- 1.冲要烦剧。 
- 17 . 丛剧- 1.犹繁杂。 2.犹严重。形容程度深。 
- 18 . 楚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曾名“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今称。由鄂东“哦呵腔”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唱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和小调、高腔三类。主要剧目有《葛麻》、《宝莲灯》等。 
- 19 . 川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以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清初到清中叶,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等相继流入四川,与当地语音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各种声腔与当地民间灯戏经常同台演出,风格趋向统一,清末统称“川戏”,后改今称。剧目有《柳荫记》、《秋江》、《芙蓉传》等两千余种。 
- 20 . 傣剧- 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傣族聚居区。20世纪初在傣族民间歌舞基础上,吸收滇剧的表演发展而成。唱腔以傣族民歌演变来的“戏调”为主。剧目有《娥并与桑洛》、《布屯腊》等。 
- 21 . 地方剧- 1.见"地方戏"。 
- 22 . 匆剧- 1.见"匆遽"。 
- 23 . 电视系列剧- 电视剧形式之一。分集电视剧的一种。通常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故事情节自成单元,不相联系;也有的只具有贯穿始终的主题,而人物与故事每集更新。 
- 24 . 滇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汉族居住区。是兼唱丝弦腔、襄阳腔、胡琴腔以及杂调小曲的多声腔剧种。丝弦腔源于秦腔,襄阳腔源于汉剧,胡琴腔即二黄。三种声腔于清代中叶传入云南后,吸收当地民间曲调和语音,约于道光年间形成滇剧。剧目有《闯宫》、《牛皋指旨》、《借亲配》等。 
- 25 . 单本剧- 也称“单剧”。电视剧形式之一。指一次播映完的不分集的电视剧。长度一般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 
- 26 . 儿剧- 1.犹儿戏。 
- 27 . 笃剧- 1.十分厉害。常谓病之危急。 
- 28 . 电视剧- 为电视台播映而编写、录制的戏剧。 
- 29 . 电视连续剧- 电视剧形式之一。分集电视剧的一种。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是连贯的,每集插映整个故事的一个段落,常能独立成章并留有悬念。 
- 30 . 雕剧- 1.凋敝而艰难。 
- 31 . 恶剧- 1.恶作剧。 
- 32 . 侗剧-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 33 . 独幕剧- 不分幕的小型戏剧,一般情节比较简单紧凑。 
- 34 . 多幕剧- 分做若干幕演出的大型戏剧,一般比独幕剧人物多,情节复杂。依照分幕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三幕剧、四幕剧、五幕剧等。 
- 35 . 短剧- 1.包含在戏剧(如小型歌舞时事讽刺剧)表演中的短滑稽剧或喜剧。2.包含在时事讽刺剧中或单独演出的短小的严肃戏剧;尤指业余作者创作的剧本或业余剧团上演。 
- 36 . 恶作剧-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37 . 烦剧- 1.繁重。 2.指繁重的事务。 
- 38 . 繁剧- 1.谓事务繁重之极。 2.指繁重的事务。 
- 39 .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剧本。英国马洛作于1588年。浮士德博士为追求无限的知识以征服自然,毅然叛离上帝,以自己的灵魂换取役使魔鬼二十四年的权利,期满后被魔鬼劫往地狱。 
- 40 . 儿童剧- 1.犹儿戏。 2.适合于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戏剧。 
- 41 . 歌舞剧- 兼有歌唱、音乐和舞蹈的戏剧。 
- 42 . 赣剧- 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 43 . 肥皂剧- 某些国家称一种题材轻松的电视连续剧。因早期常在中间插播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广告而得名。 
- 44 . 纷剧- 1.纷乱繁杂。 
- 45 . 干剧- 1.谓处理繁剧的事务。 
- 46 . 歌剧- 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 
- 47 . 桂剧- 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的地区。 
- 48 . 沪剧- 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由上海滩簧发展而成。 
- 49 . 广播剧- 专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 
- 50 . 广场剧- 1.即街头剧。一种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广场﹑街头宣传演出的戏剧形式。 
- 51 . 广剧- 1.犹浩繁。 
- 52 . 汉剧- 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历史较久,对京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旧称汉调。 
- 53 . 国剧- 指一个国家的广为流行传统剧种,如我国的京剧。 
- 54 . 急剧- 急速;迅速而剧烈:气温~下降。 
- 55 . 杭剧- 1.地方戏名。旧名"武林班"。此剧系由杭州等地曲艺发展而成,流行于浙江省杭嘉湖一带。 
- 56 . 湖剧- 1.戏曲剧种名。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市一带。因由当地滩簧和民歌发展而成,故旧名又叫"湖州滩簧"。 
- 57 . 豪剧- 1.强横而凶猛。 
- 58 . 淮剧- 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 59 . 徽剧-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 
- 60 . 话剧- 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 。 
- 61 . 华剧- 1.指显要的职位。 
- 62 . 滑稽剧- 1.犹闹剧。亦比喻滑稽可笑的事物。 
- 63 . 幻剧- 1.魔术。 
- 64 . 机剧- 1.机要事务。 
- 65 . 吉剧- 吉林地方戏曲剧种,在曲艺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其他民间歌舞和地方戏曲逐步发展而成。 
- 66 . 活报剧- 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可以在街头演出。 
- 67 . 活剧- 1.实际发生的带有戏剧性的事件。 
- 68 . 激剧- ①激烈:看样子他是在~地进行思想斗争。 ②急剧:~发展。 
- 69 . 驾头杂剧- 1.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 
- 70 . 简剧- 1.简单和繁重。 
- 71 . 街头剧- 也称“广场剧”。适合在街头和广场演出的戏剧。多以群众关心的社会事件为题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流行较广,如《放下你的鞭子》等。 
- 72 . 艰剧- 1.困难而繁重。 
- 73 . 加剧- 加深严重程度:病势~ㄧ矛盾~。 
- 74 . 佳构剧- 一译“巧凑剧”。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戏剧样式。特点是运用雕琢的布局,离奇的情节和紧张的场面,以激起观众的兴奋情绪,偏重追求剧场效果而忽视思想内容。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斯克里布等。 
- 75 . 假面剧- 演员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如古希腊悲剧,古罗马闹剧,中国的傩戏,意大利的即兴喜剧,日本的能乐等。 
- 76 . 晋剧- 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该省中部地区。也叫山西梆子、中路梆子。 
- 77 . 寖剧- 1.谓疾病逐渐严重。 
- 78 . 京剧- 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 
- 79 . 寇剧- 1.强贼大盗。 
- 80 . 困剧- 1.极端困苦。 
- 81 . 苦剧- 1.犹言艰难复杂。 
- 82 . 陇剧- 甘肃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甘肃东部的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成。 
- 83 . 狂剧- 1.迅猛。 
- 84 . 理繁剚剧- 1.见"理剧剸繁"。 
- 85 . 理剧- 1.治理繁难事务。 
- 86 . 历史剧- 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 87 . 昆剧- 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 
- 88 . 劳剧- 1.繁重。亦指繁重的事务。 
- 89 . 连续剧- 分为若干集,在电台或电视台连续播放的情节连贯的戏剧:广播~│电视~。 
- 90 . 龙江剧- 黑龙江地方戏曲剧种,在曲艺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民间音乐发展而成。 
- 91 . 庐剧- 1.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倒七戏”。因流行于该省中部旧庐州府一带而得名。 
- 92 . 吕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等地。清末民初由曲艺山东琴书发展而成。初名“化装扬琴”,1950年改今称。唱腔以山东扬琴曲调为基础,有四平腔、二板等板式和〔上河调〕、〔下河调〕等曲牌。剧目有《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 
- 93 . 美国的悲剧- 长篇小说。美国德莱塞作于1925年。穷牧师之子克莱德为了摆脱穷困,进工厂当工头。后为了高攀名门,谋杀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女工。时值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双方都抓住这一案件捞取政治资本。克莱德终被判处死刑。 
- 94 . 绵剧- 1.亦作"绵剧"。 2.谓病势缠绵加剧。 
- 95 . 闽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和建阳、三明等地以及台湾。1917年前后,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讲戏、儒林戏、唠唠戏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戏”,后改今称。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类,曲牌体。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等。 
- 96 . 闹剧- ①一译“笑剧”。喜剧的一种。15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其特点是运用奇异的情节、高度夸张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可笑。如法国的《巴特兰闹剧》。 ②比喻滑稽可笑的事情:事情的结尾像是一出闹剧,叫人忍不住要笑出来。 
- 97 . 睦剧- 1.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淳安(旧属睦州)﹑常州﹑开化一带,与黄梅戏同渊源于湖北采茶调。原名三脚戏或三脚班,解放后定名为睦剧。 
- 98 . 南杂剧- 1.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在一个剧本内兼用南北曲或专用南曲。类似短的传奇,但仍称为杂剧。戏曲史上称之为南杂剧,以别于元杂剧。 
- 99 . 祁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祁阳、衡阳、邵阳等地。曾名“祁阳戏”。是兼唱高腔、昆腔、弹腔的多声腔剧种。清中叶已盛行。剧目有《牛皋毁旨》、《昭君出塞》、《送粮》等近九百种。 
- 100 . 平剧- 1.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亦称平剧。 
- 101 . 疲剧- 1.非常疲劳。 
- 102 . 贫剧- 1.贫穷,困苦。 
- 103 . 蒲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和陕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曾名“蒲州梆子”、“乱弹”,20世纪50年代改今称。起源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一说源于“弦索调”。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又曾与同州梆子合称“山陕梆子”。唱腔有慢板、二性等。剧目有《薛刚反朝》、《麟骨床》等。 
- 104 . 评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华北、东北各地。清末由河北莲花落在唐山发展而成。艺术上曾受京剧、河北梆子和话剧影响。初名“唐山落子”、“平腔子戏”、“蹦蹦”、“奉天落子”、“评戏”等。1935年定名“评剧”。板腔体结构,有慢板、二六板、垛板等。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小女婿》等。 
- 105 . 黔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贵阳、遵义、安顺等地。1953年由曲艺贵州扬琴(也叫“文琴”)发展而成。曾名“文琴戏”,1960年改今称。唱腔有清板、二板、三板、扬调等。剧目有《秦娘美》、《奢香夫人》等。 
- 106 . 琼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海南和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曾名“海南戏”。清中叶以前,以正字戏、潮剧的曲调为基础,吸收海南岛民歌及歌舞八音发展而成。有中板、程途、苦叹板等五种板式。剧目有《红叶题诗》、《狗衔金钗》、《红色娘子军》等。 
- 107 . 轻歌剧- 1.源出意大利文operetta,一译"小歌剧"。一种喜剧性的歌剧。通常结构短小,以独幕者居多;音乐风格较为通俗。 
- 108 . 趣剧- 1.即闹剧。 
- 109 . 勤剧- 1.勤苦辛劳。 
- 110 . 清唱剧- 1.一种大型的供合唱队演唱的乐曲,叙事成分占主要地位,但不像歌剧那样有戏剧性的表演。 
- 111 . 人间喜剧- 法国巴尔扎克所作一套小说的总称。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原计划写作一百三十七部,实际完成九十余部。著名小说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邦斯舅舅》等。 
- 112 . 曲剧- 1.由曲艺发展而成的新型戏曲,有北京曲剧﹑河南曲剧﹑安徽曲子戏等。亦专指北京曲剧。 
- 113 . 饶剧- 1.谓喜开玩笑。 
- 114 . 冗剧- 1.亦作"冗剧"。 2.繁重。亦指繁重的职务。 
- 115 . 书斋剧- 1.即案头剧。一种不适宜演出,只供阅读欣赏的文学剧本。 
- 116 . 沈剧- 1.谓病情沉重,病势加剧。 
- 117 . 枢剧- 1.谓机要而繁重。 
- 118 . 绍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和杭嘉湖地区以及上海。主要唱腔二凡渊源于陕西的西秦腔、三五七源于安徽的吹腔。一般认为,是明末西秦腔经安徽流入绍兴后,与当地方言和戏曲音乐结合发展而成。武功来自目连戏。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血泪荡》等。 
- 119 . 诗剧- 亦称“剧诗”。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欧洲19世纪以前的剧本大多是诗剧。虽具有戏剧的形式,但只供阅读,不适合剧场演出的诗剧。 
- 120 . 史剧- 1.历史剧。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