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物组词
  4. 【物】开头能组哪些词

【物】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事物变化。

  • 2 .

    1.物外,世俗之外。

  • 3 .

    1.物品财帛。

  • 4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5 . 不知数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算题。原载《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时虽已有了答案23,但它的系统解法是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给出的。大衍求一术是中国古算中最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属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

  • 6 .

    1.色采。 2.景物的光彩。

  • 7 .

    1.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2.指资产。

  • 8 .

    1.犹世道。

  • 9 .

    1.东西,物品。

  • 10 .

    1.模范。 2.事物的范围。

  • 11 .

    1.事物变化的道理。

  • 12 . 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13 .

    1.物产丰盛。

  • 14 . 阜民安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15 . 阜民丰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16 . 阜民康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 17 .

    物质享受的欲望:人心为物欲所蔽,失其灵明。

  • 18 .

    1.声望,声誉。

  • 19 .

    1.犹世运。

  • 20 . 在人亡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21 .

    1.事物的法则。

  • 22 .

    1.法律名词。对查明案件事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等。

  • 23 .

    1.亦作"物值"。 2.物品的价值。

  • 24 .

    1.见"物直"。

  • 25 . 至则反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 26 .

    ①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②指生活资料、金钱等。

  • 27 . 质利益

    也称“经济利益”。人们在生产或社会活动中所获取的基于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切身利益。是人们进行生产或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和直接目的。从范围分,有个人、集体或阶级的物质利益;从时间分,有眼前或长远的物质利益。只有保证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才能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提高生产积极性和推动生产的发展。

  • 28 . 质利益原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指国家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中,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要求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使之均能从切身利益中共同关心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29 . 质文化

    与“非物质文化”相对。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于技术装备、交通联络工具、建筑等具体实物上,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以及劳动者的生产技能相适应。

  • 30 . 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相对。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等;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产关系、地理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

  • 31 .

    简称“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 32 . 种起源

    《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的简称。奠定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最重要著作。达尔文著。1859年出版。作者说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 33 . 种形成

    新物种从旧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地理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34 .

    1.对物品拥有所有权的人。

  • 35 .

    1.事物的形状。

  • 36 .

    1.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 37 .

    1.指众人所景仰的人。

  • 38 .

    1.万物之祖。

  • 39 .

    1.谓事理得到穷究。

  • 40 . 各有主

    主;主人。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 41 .

    1.《周礼》所称九贡之一,指杂物鱼盐橘柚等。

  • 42 .

    1.物价。

  • 43 .

    ①事故:即有物故,鼓。 ②死亡:戚族友朋,尽已物故。

  • 44 .

    1.怪异事物,怪物。

  • 45 .

    1.客观。

  • 46 .

    1.量才授官。 2.谓百官之事业。

  • 47 . 归旧主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 48 . 归原主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 49 .

    1.众人的榜样。

  • 50 .

    1.人鬼。犹言生死。

  • 51 .

    1.犹人和。

  • 52 .

    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如植物的萌芽、开花、结实等,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在自然界中,还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的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初雪、结冰、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可根据物候安排农事,指导农业生产。

  • 53 .

    1.借指粮食。斛,古代量器。

  • 54 .

    ①万物的精华:物华天宝。 ②自然景物: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55 . 华天宝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 56 .

    1.事物的变化。 2.死亡。语出《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3.犹造化。

  • 57 . 换星移

    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 58 .

    1.物类。汇,种类。

  • 59 .

    1.货物。

  • 60 .

    1.外物的诱惑。

  • 61 .

    1.人迹。

  • 62 . 极必反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63 . 极必返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同“物极必反”。

  • 64 . 极将返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 65 . 极则反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 66 .

    1.众人忌惮或忌妒。

  • 67 .

    1.事物的界限。

  • 68 .

    1.货物的价格。

  • 69 . 价指数

    也称“商品价格指数”。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有个体物价指数和物价总指数。前者用来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后者用来说明全部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动情况。在统计中,物价指数通常即指物价总指数。计算公式为:物价指数=∑xp1q1∑xp0q1式中:∑x为总计的符号,p1为报告期商品价格,p0为基期商品价格,q1为报告期的商品销售量。

  • 70 .

    1.东西,物品。 2.贬称人。

  • 71 . 尽其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 72 .

    1.景物。

  • 73 .

    1.互相竞争。 2.众人争向。

  • 74 . 竞天择

    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 75 .

    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中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或透镜组。物体发出的光先经过物镜形成实像,再经目镜放大以便观察。

  • 76 .

    1.愿各物安乐。

  • 77 .

    1.万物,各类的物。 2.物的同类,同类。 3.物的种类。 4.物的类别。 5.特指人或动物。

  • 78 .

    1.外物给予人的拖累。

  • 79 . 离乡贵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 80 .

    1.事理。 2.事物的道理﹑规律。 3.景物与情理。 4.物理学的省称。

  • 81 . 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在该变化中,只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而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均无改变。如水蒸发或结冰。

  • 82 . 理光学

    光学的一部分。研究光的本性,光在传播过程中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出现的干涉、衍射、偏振、吸收、散射、色散,以及荧光、磷光、激光、光电效应等现象。包括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等内容。

  • 83 . 理化学

    应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与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一般包括物质结构、电化学、胶体化学等内容。

  • 84 . 理量

    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如量度物体惯性的质量、量度运动的动能等。有统一规定的基本量(如长度、质量和时间等)和由基本量组合而成的导出量(如速度、加速度、动量等)两大类。

  • 85 . 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呈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

  • 86 . 理学

    自然科学的一个基础部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构造和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在希腊文中,它原意“自然”。在古代欧洲,是自然科学的总称。在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分别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以后,物理学的规律和研究方法是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按所研究的物质运动形态不同,又可分为许多部门和分支学科。

  • 87 . 理学家

    剧本。瑞士迪伦马特作于1961年。天才物理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一种万能原理,因担心军事大国利用这一原理毁灭人类,便装疯住进了疯人院。东、西两大国情报机关派人打入疯人院,企图窃取资料,而全部资料却早已被以瑞士大资本家为后台的疯人院女院长所窃取。

  • 88 .

    1.可供使用的物资。 2.辽金元时代的一种杂税。 3.指负担这种杂税的户。

  • 89 . 力维艰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 90 .

    1.物品,材料。

  • 91 .

    1.万物之灵。

  • 92 .

    1.即屈卢。古代造弓矛的良匠名。后用以称良弓利矛。

  • 93 .

    1.众人的议论,舆论。

  • 94 .

    1.谓选择马匹。

  • 95 .

    1.物的形貌。

  • 96 . 美价廉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 97 .

    1.传说中的百物之神。

  • 98 .

    1.鬼怪。

  • 99 .

    1.事物的名称。 2.犹名望。

  • 100 .

    1.物类的寿命或生命。 2.有生命的物类。

  • 101 .

    1.万物的本源。

  • 102 .

    1.深微貌。物,通"勿"。

  • 103 .

    1.物件,东西。

  • 104 .

    1.指所谓物质性的妖气。

  • 105 .

    1.器物。

  • 106 .

    1.物理人情,世情。 2.物的情状。 3.众情,民心。

  • 107 .

    1.物的性能。

  • 108 .

    1.选用,擢用。

  • 109 .

    1.事物的本源。

  • 110 .

    ①形状:衢巷栋宇,物色惟旧。 ②景色;景象:新安道中物色佳。 ③用品;物品:所贡物色,尽取之民。 ④有目的或按标准寻找、挑选:物色人才|物色衣料。

  • 111 . 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 112 .

    1.祭祀用的牲物。

  • 113 . 盛则衰

    指事物繁盛以后则将衰萎。

  • 114 .

    1.众人的师表。

  • 115 .

    1.杂物。泛指东西。

  • 116 .

    1.犹物色。访求结识。

  • 117 .

    1.事物的开始﹑本原。

  • 118 .

    ①事情: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②东西:不想吃物事,也不晓得饿|去山寨里送物事。

  • 119 .

    1.事物的趋势﹑态势。

  • 120 . 是人非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