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大宪台- 1.明代称从三品巡抚为大宪台。详"大都宪"。 
- 2 . 风宪官- 1.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 
- 3 . 发宪布令- 犹发号施令。 
- 4 . 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废除民国纪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正式称帝。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各省纷纷独立,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在内外压力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 5 . 贾宪三角- 杨辉三角。 
- 6 . 立宪派- 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大都宣布赞成共和。 
- 7 .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的章程。1945年6月26日由五十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共十九章,一百十一条。阐明联合国的宗旨,规定联合国组织及会员国应该遵循的原则等。参见“联合国”。 
- 8 .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制订颁布。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规定保留君主专制特权,皇权不可侵犯,人民权利可以诏令限制。同时又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但并无真正的公民权利。 
- 9 . 时宪法- 1.即时宪历。 
- 10 . 时宪历- 1.历法名。制定于明末,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 11 . 时宪书- 1.即时宪历。清代因避高宗弘历讳,改称"时宪书"。 
- 12 . 时宪术- 1.见"时宪法"。 
- 13 . 五权宪法- 1. 孙中山提出的“立法、司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体制。如: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14 . 原宪病- 1.见"原宪贫"。 
- 15 . 原宪贫- 1.原宪,孔子弟子,为古之清高贫寒之士。《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纵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后因以"原宪贫"为文士清贫的典故。 
- 16 . 中宪大夫- 1.金代为吏部文官正五品的封阶,明清则为文职正四品封阶。 
- 17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