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微组词
  4. 【微】在中间组哪些词

【微】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龙

    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

  • 2 . 白玉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3 . 白璧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4 . 兵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5 . 翠

    1.唐宫名。高祖武德八年,于终南山造太和宫。太宗贞观十年废。二十一年重行修建,改名翠微宫。后常泛指山间宫殿。

  • 6 . 抽演

    抽取片言只语而加以引申。指从微言中引申出大义。

  • 7 . 辞旨远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 8 . 道德薄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 9 . 单片型计算机

    简称“单片机”。制作在一片集成电路上的微型计算机。适用范围广,如各种测量仪器、仪表,以及工业控制、家用电器、办公室设备等。

  • 10 . 睹知著

    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 11 . 睹知着

    1.看到事物的细微迹兆,就可认识其实质和发展。

  • 12 . 风浪稳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 13 . 电子显

    一种新型的显微镜,使高速电子流通过物体,经过电磁的放大装置,使物体的影像显现在荧光屏上。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大得多,一般可达几十万倍。

  • 14 . 杜慎防

    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

  • 15 . 防虑远

    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 16 . 防杜渐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 17 . 防杜衅

    犹言防微杜渐。

  • 18 . 放射性

    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尘埃。由放射性物质沾附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而形成。在各种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处理、核反应堆的运行和核爆炸等过程中最易产生。

  • 19 . 贯动密

    贯、洞:贯通,通达;微、密:事物最微小、最细密之处。能看到事物的最小最隐密之处。形容对事物观察认识得非常透彻深入。

  • 20 . 闳远

    闳:宏大;远:深远。宏大深远,极为精妙。

  • 21 . 光的粒说

    关于光的本性的一种早期学说。17世纪由牛顿提出。认为光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弹性微粒流。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但在发现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后,被推翻。

  • 22 . 积成著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 23 . 积成着

    1.见"积微致着"。

  • 24 . 积致著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 25 . 积致着

    1.《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者箸﹐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后以"积微致着"谓事细微时人所不察﹐积多积久便成显着。

  • 26 . 见知萌

    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 27 . 见知著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28 . 见知着

    1.谓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语本《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29 . 浸浸灭

    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 30 . 浸浸消

    浸:渐渐;微:衰败;消:消失。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 31 . 涓滴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 32 . 力任重

    能力小而任务重。

  • 33 . 凌波

    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 34 . 名众寡

    微、寡:小,少;众:人数。名声小,人数少。

  • 35 . 拈花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 36 . 破颜

    形容心领神会。

  • 37 . 人权轻

    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 38 . 人望轻

    指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 39 . 人言贱

    犹言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40 . 人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41 . 清淡远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 42 . 清

    1.指道教诸神。

  • 43 . 身力薄

    指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 44 . 身命贱

    身:身份;微:低微;贱:卑贱。身份低微,命也不值钱。

  • 45 . 身言轻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46 . 山抹

    1.宋秦观有《满庭芳》词,为苏轼所赏识。因词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苏戏为句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见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温(范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问:'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絶倒。"范温,秦观婿。后因以为典。

  • 47 . 生事

    生事:生计、谋生的路;微渺:渺茫。指生活非常艰难。

  • 48 . 识见几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 49 . 识见远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 50 . 识知著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51 . 识知着

    1.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52 . 死水

    长篇小说。李fd22人作。1936年发表。成都北郊天回镇的袍哥首领罗歪嘴横行乡里,但也打教堂、杀洋人。当地富户顾天成与他有隙,向官府控告罗。罗只得远走他乡。顾天成四处抢房占地,并霸占了罗的情人。作品通过一系列恩怨故事,展示了甲午战争后死水一般的中国内地社会所激起的细波微澜。

  • 53 . 视知著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54 . 视知着

    1.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55 . 缩卡片

    1. 由一般缩小20倍,用16或35毫米胶卷制成的,尺寸为71/2×121/2厘米的照片,它是缩微版本的一种形式。

  • 56 . 缩

    1. 要用放大镜才能阅读的非常小的书。

  • 57 . 谈言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 58 . 谭言

    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 59 . 听决疑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 60 . 危精一

    1.《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省称。宋明以来作为儒家道统的"心脉"。

  • 61 . 蜗名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 62 . 细末节

    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

  • 63 . 析察异

    指仔细观察、辨别。

  • 64 . 无不至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 65 . 显阐幽

    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

  • 66 . 显

    用来增大视角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由同轴装置的短焦距物镜和长焦距目镜构成。其成像原理是: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 67 . 显摄影

    用显微镜使物体高倍率放大的摄影。联结显微镜与摄影装置,将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物体拍摄下来。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学、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 68 . 兴继绝

    使衰落了的振兴起来,中断了的延续下去。

  • 69 . 兴继絶

    1.使衰落了的振兴起来﹐中断了的延续下去。

  • 70 . 蝇头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71 . 以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 72 . 以知着

    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 73 . 言旨远

    言辞精妙,意义深远。

  • 74 . 一

    1.佛家比喻极微小之量。

  • 75 . 阴服

    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 76 . 阅草堂笔记

    笔记小说集。清代纪昀作。二十四卷。记述鬼狐故事,有的情节完整,有的仅为随笔,往往包含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其中还有些学术考辨文字。文字质朴而隽永,是清代文言小说的重要作品。

  • 77 . 于

    1.神话中的山名。

  • 78 . 中

    一种粒子。用符号ν表示。不带电,质量极小。

  • 79 . 造入妙

    形容达到微妙的境界。

  • 80 . 知知章

    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

  • 81 . 知知彰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 82 . 紫

    1.即紫微垣。

  • 83 . 紫

    1.亦作"紫薇郎"。 2.唐代中书舍人的别称。

  • 84 . 紫

    1.唐代中书令的别称。

  • 85 . 紫舍人

    1.唐宋中书舍人的别称。

  • 86 . 紫

    1.唐开元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

  • 87 . 紫

    1.星官名,三垣之一。中国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唐丹元子《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