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宝组词
  4. 【宝】开头能组哪些词

【宝】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珍爱。

  • 2 .

    对小孩儿的爱称。

  • 3 .

    ①珍奇的东西。 ②(~儿)对小孩儿的爱称。 ③〈方〉疼爱;喜爱:老人可~这个孙子了。 ④无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含讽刺意):这个人真是个~!

  • 4 . 贝蛋

    1.对心爱的年轻小辈的昵称。

  • 5 . 贝疙瘩

    指人所喜爱珍贵的物体。

  • 6 .

    1.珍宝币帛。

  • 7 .

    1.美玉。

  • 8 .

    1.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

  • 9 .

    1.珍宝丝帛。

  • 10 .

    1.装载珍宝的船。古代多指从事海外贸易的船舶。

  • 11 .

    1.古乐器中贵重的小钟。

  • 12 .

    1.财宝。指玉帛之类。

  • 13 .

    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发掘地下的~◇民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

  • 14 .

    ①储藏的珍宝财富,多指矿产:地下宝藏。 ②储藏财宝的库房: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 15 .

    1.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 16 .

    1.宝鼎神策。语本《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神策。"后以"宝策"象征天命或社稷。

  • 17 .

    1.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2.见"宝钗楼"。

  • 18 . 钗分股

    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饰物,由两股合成。比喻夫妻分离。

  • 19 . 钗楼

    1.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 20 .

    1.指珍珠等宝物。

  • 21 .

    1.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忏,梵语的省译。

  • 22 .

    1.元﹑明﹑清三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元世祖中统元年十月始行"中统宝钞",面值自十文至二贯文,共九等。至元二十四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自五文至二贯文,共十一等。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等﹐流行一百多年。清咸丰三年,亦曾发行"大清宝钞"。参阅《元史.食货志一》﹑《明史.食货志五》﹑《清史稿.食货志五》。

  • 23 .

    1.佛教语。用七宝装饰的车,喻一乘之法,谓可以载众生到达彼岸。 2.泛指华贵的车。

  • 24 .

    1.可器重信赖之臣。

  • 25 . 成铁路

    从陕西宝鸡经四川绵阳到成都。长673千米。1956年通车。宝鸡至凤州段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61年正式运营),1975年全线电气化。地形复杂,工程艰巨,是沟通中国西北和西南的铁路干线。

  • 26 .

    1.坚固的城郭。 2.珍宝丰富之城。 3.皇帝陵墓四周的墙垣。

  • 27 .

    1.佛教语。即宝车。

  • 28 .

    1.珍重保存。

  • 29 .

    1.唐代皇帝赐予大臣的尺子。寓治事务求公平合理之意。

  • 30 . 赤刀

    1.古宝刀名。

  • 31 .

    1.珍藏流传。

  • 32 .

    1.装载珍宝的船。 2.特指古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船。 3.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越苦海达彼岸的佛法。

  • 33 .

    1.熏香。焚时烟成串状,故称。

  • 34 .

    1.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

  • 35 . 窗自选

    比喻女子婚姻自主。

  • 36 .

    1.贵重的坐具或卧具。常特指皇宫中御用或寺庙中陈设者。 2.放御玺的大几。

  • 37 .

    1.指佛教的吹奏音乐。

  • 38 .

    1.谓视为珍宝,虔敬奉祀。

  • 39 .

    1.用珍宝装饰的佩带。

  • 40 . 带桥

    中国古代著名的多孔石拱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葑门外的澹台湖口上。原供漕运纤道而筑。全长近317米,宽41米,有五十三孔,犹如卧伏湖面的浮水玉带。桥孔大小不等,其中第十四、十五和十六孔的跨径最大,用作通航。公元819年建成。

  • 41 .

    用做武器的稀有而珍贵的刀。

  • 42 . 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 43 . 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 44 .

    1.皇帝出行乘舆上所建的旗帜。

  • 45 .

    1.供奉神佛用的灯。亦指雕饰华美的灯。

  • 46 .

    ①指地势优越或物资丰富的地方。 ②敬辞,称对方所在的地方:借贵方一块~暂住几天。

  • 47 .

    1.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典册。 2.珍贵的典籍。

  • 48 .

    1.以珠宝镶嵌。

  • 49 . 殿

    1.佛殿;神殿。 2.泛称宫殿。多指帝王的宫殿。

  • 50 . 雕弓

    1.用珍宝装饰的雕弓。

  • 51 . 顶山摩崖造像

    在四川省大足县东北宝顶山。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包括广大山、龙潭、松林坡共十三处山岩。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fe7a年间,造像万余躯。有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孔雀明王经变、千手观音像等巨型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2 .

    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 53 .

    1.佛殿或宝塔檐端悬挂的大铃。

  • 54 .

    1.宝剑。

  • 55 .

    1.隋炀帝的宫女,以轻盈而多憨态着称。

  • 56 .

    1.指所谓长生不老药。

  • 57 .

    1.女子的珠玉耳饰。 2.垂挂于建筑物上的玉饰。

  • 58 .

    1.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

  • 59 .

    1.亦作"宝旛"。 2.佛寺中悬挂的旗幡。

  • 60 .

    1.见"宝幡"。

  • 61 .

    1.供佛的饭。

  • 62 .

    1.难得而有特效的药方。 2.称对方乡土的敬辞。

  • 63 .

    1.对寺院的美称。

  • 64 .

    1.指凤凰形的装饰品。

  • 65 .

    1.称天子所用的笔。跗,笔杆下端栽毛的部分。

  • 66 .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史记.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母恤为太子。"后遂以"宝符"为称美赵之地势或赵氏子孙的典实。 2.宝玺和符命。 3.上天所赐的符命。 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 67 .

    1.犹宝库。

  • 68 .

    1.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 2.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 69 . 盖头

    1.亦作"宝头儿"。 2.汉字的偏旁之一,形状是"宀"。

  • 70 .

    1.对佛寺殿阁的美称。亦指华丽的殿阁。

  • 71 .

    1.壮丽的建筑物。

  • 72 .

    1.饰以宝物之冠。多指佛及其徒众所戴者。 2.指花朵。

  • 73 .

    1.旧时宝局中开宝和出宝的人。

  • 74 .

    1.毛笔的雅称。

  • 75 .

    1.神奇的光辉。

  • 76 .

    1.见"宝珪"。

  • 77 .

    1.亦作"宝圭"。 2.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一种玉器。

  • 78 .

    ①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的生命ㄧ时间极为~ㄧ这是一些十分~的出土文物。 ②当做珍宝看待;重视:这是极可~的经验。

  • 79 .

    1.佛教语。喻佛法无边。

  • 80 .

    1.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 81 .

    1.皇帝的手迹。

  • 82 .

    ①敬辞,称对方的店铺。 ②敬辞,称对方的名字。

  • 83 .

    1.押宝用的赌具。

  • 84 .

    1.砚台的别名。

  • 85 . 葫芦的秘密

    中篇童话。张天翼作。1958年发表。小学生王葆在梦中得到了一只宝葫芦,从此他要什么便有什么。他想做一个起重机模型,马上就出现一台,但模型倒塌后,他却束手无策。考试时,别人做完的考卷会神奇地与他的白卷对调,结果被人发现。在老师教育下,他终于提高了认识,与宝葫芦告别。

  • 86 .

    1.珍爱保护。

  • 87 .

    1.亦作"宝华"。 2.珍贵的花。多指佛国或佛寺的花。 3.特指牡丹。

  • 88 .

    1.见"宝花"。

  • 89 .

    1.珍贵的画。宋王诜建宝绘堂,聚所蓄画,苏轼为作《王君宝绘堂记》。又明张泰阶家有宝绘楼,并撰有《宝绘录》,记名画真迹。

  • 90 . 贿

    1.宝贵的财货。

  • 91 .

    1.珍宝财货。

  • 92 .

    1.亦作"宝奁"。 2.梳妆镜匣的美称。

  • 93 .

    1.佛家的莲华。喻妙法等。 2.雕饰有莲花图案的宫车。 3.佛像下的莲花座。

  • 94 . 莲灯

    又名《劈山救母》。戏曲传统剧目。华山三圣母与书生刘彦昌相爱结合,赠以宝莲灯;其兄二郎神以触犯天条罪名,将她镇于华山之下。三圣母生子沉香,由刘彦昌扶养。后沉香得霹雳大仙传授武艺,战败二郎神,斧劈华山,救出母亲。沉香救母故事宋元时即已流行,戏曲、曲艺、舞剧均有演出。

  • 95 .

    1.即金埒。形容豪华。

  • 96 .

    1.对邻邦的尊称。

  • 97 .

    1.佛教语。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树林的简称。 2.古代宫中女官名。

  • 98 .

    1.谓帝王的灵威。

  • 99 .

    1.寺庙中悬挂的铃。 2.道教称泥丸宫太一真君的流火之铃。相传此铃能驱邪恶,灭万殃。

  • 100 .

    1.对佛寺楼阁的美称。

  • 101 .

    1.指珠玉金银雕制的工艺品。

  • 102 .

    1.甘露。

  • 103 .

    1.熏香炉的美称。

  • 104 .

    1.贵重的财礼。

  • 105 .

    1.宝贵的来路,重要的来源。

  • 106 .

    1.道家的符箓。 2.指传说中凤凰先后授予黄帝和帝尧的图箓。用以象征天命。

  • 107 .

    1.珍藏。 2.帝位。

  • 108 .

    1.美玉。

  • 109 .

    1.即璎珞。用珠玉串成的颈饰。

  • 110 .

    诗歌。孙毓棠作。1939年发表。宝马是大宛王的宠物。汉武帝索取不成,就派兵征伐。宝马虽然夺来,但十几万士兵却因此战死。作品批判了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全诗气势磅礴,追求句式的奇异,并大量运用抛词法,造成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 111 . 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112 .

    1.珍贵的墨。

  • 113 .

    1.珍藏的宝物。 2.珍藏。

  • 114 .

    1.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

  • 115 .

    1.传说能显示其下有玉石的树木。

  • 116 .

    1.对天命的美称。 2.指皇帝的诏令。

  • 117 .

    1.皇帝写的字。 2.泛指珍贵的书画。

  • 118 .

    1.传说能引聚明珠宝贝的宝石。唐魏生尝得一美石,后参与胡客的宝会,坐于座末,最后出示此石,诸胡扶生于座首而拜,求买之。生索价百万,诸胡怒其少,加至千万乃已。胡云:"此是某本国之宝,因乱遂失之,已经三十余年。我王求募之,云:'获者拜国相。'此归皆获厚赏,岂止于数百万哉!"问其所用,云:"但每月望,王自出海岸,设坛致祭之,以此置坛上,一夕明珠宝贝等皆自聚。故名宝母也。"事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皇甫□《原化记.魏生》。

  • 119 .

    1.猊形的熏香炉。

  • 120 .

    1.帝王所乘的车。 2.高贵华丽的车子。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