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德藩
1.语出晋左思《魏都赋》:"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谓以道德为守身的藩篱。亦借指守德之人。
2 . 德范
1.道德风范。
3 . 德风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邢昺疏:"在上君子,为政之德若风;在下小人,从化之德如草。"后因称君子为政之德为德风。
4 . 德干高原
亚洲南部大高原。为印度半岛的主体。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米。地面久经侵蚀,起伏较小。
5 . 德高毁来
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
6 .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7 . 德高望尊
道德高,声望高。
8 . 德功
1.妇德与妇功。旧指妇女应有的贞顺品德和纺织﹑缝纫﹑刺绣等手艺。
9 . 德国古典哲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10 . 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大规模的反封建武装起义。起义农民曾提出广泛的反封建纲领《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隆纲领》等。1525年3月,农民领袖闵采尔在米尔豪森城领导建立革命政权“永久议会”。因各地起义军缺乏组织和统一指挥,至1525年8月,起义相继被镇压。
11 .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长诗。德国海涅作于1844年。记叙作者1843年从巴黎返回汉堡,途经亚琛、科隆、哈根等城市的旅行见闻和感受。以冬天象征死气沉沉的德国,通过童话般的梦境和想像,对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社会现实作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
12 . 德海
1.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
13 . 德号
1.施行恩德的号令。
14 . 德黑兰
伊朗首都。西亚最大城市。人口约1000万(1992年)。海拔844米。古代“丝绸之路”来往要冲。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一半,有纺织、炼油、汽配、军火等工业。地毯、丝织、刺绣等手工业发达。有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多清真寺。有德黑兰大学、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
15 . 德黑兰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商讨对德战争共同行动和战后安排及合作问题,规定美、英应于1944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
16 . 德厚
1.犹仁厚。 2.谓德泽深厚。参见"德厚流光"。
17 . 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18 . 德华
1.仁德的光辉。
19 . 德化
1.谓以德行感化。 2.犹德教。
20 . 德辉
1.亦作"德辉"。 2.仁德的光辉。
21 . 德惠
1.德泽恩惠。
22 . 德慧
1.道德智慧。
23 . 德机
1.亦作"德几"。 2.犹生机。
24 . 德基
1.德行的根本。语本《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2.宋高宗(赵构)的字。
25 . 德几
1.见"德机"。 2.犹德惠。
26 . 德教
1.道德教化。 2.指德育。
27 . 德经
1.道德的法则,标准。
28 . 德精
1.指德星。
29 . 德举
1.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30 . 德句
1.形容词的旧称。
31 . 德况
1.犹德赐。谓施恩德。
32 . 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南端同南极洲南设德兰群岛之间的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东西长约300千米,南北宽达900多千米,平均水深3 400米,最深5 248米。以多风暴著名。
33 . 德类
1.犹言道德准则。
34 . 德礼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2.德泽与礼仪。
35 . 德量
1.道德涵养和气量。
36 . 德邻
1.《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37 . 德令
1.施恩德的政令。
38 . 德垣宫
1.即德寿宫。详"德寿宫"。
39 . 德云
1.佛经中人名。善财童子所参的五十三知识之一。
40 . 德运
1.王朝的气运。帝祚。
41 . 德泽
恩德;恩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42 . 德政
1.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
43 . 德政碑
1.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
44 . 德重恩弘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45 . 德尊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46 . 德祚
1.犹福祚。
47 . 德隆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48 . 德隆望尊
犹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49 . 德履
1.犹德行。
50 . 德律风
1.英语telephone的音译。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51 . 德茂
1.谓道德美盛。
52 . 德懋
1.谓在德行上勉力。
53 . 德门
1.有德之家。
54 . 德谟克拉西
1.英语democracy的音译。民主。
55 . 德牧
1.鸟名。
56 . 德能
1.德行和才能。
57 . 德念
1.谓对先圣仁德的怀念。
58 . 德虐
1.谓赏罚。《国语.越语下》:"德虐之行,因以为常。"韦昭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赏也;虐,有所斩伐及黜夺也。"一说谓救活人与杀死人。
59 . 德配
1.谓德行可与之相比配。 2.旧时尊称人妻。
60 . 德配天地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61 . 德器
1.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 2.指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62 . 德浅行薄
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63 . 德全
1.德行完备。
64 . 德全如醉
指跌落而没有受伤。
65 . 德让
1.《国语.周语下》:"昔史佚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本谓为人的品德应谦让。后即指礼让。
66 . 德人
1.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 2.明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
67 . 德荣兼备
品德贞淑而且仪容美好。旧时对女子的褒美之辞。
68 . 德容
1.敬辞。有道者的仪容。 2.指女子的德行与容貌。
69 . 德容兼备
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备:都具备。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70 . 德容言功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71 . 德润
1.犹德泽。
72 . 德色
1.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
73 . 德深望重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74 . 德声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 2.指美好的声誉。 3.合乎仁德的言谈。
75 . 德胜头回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76 . 德胜头迴
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77 . 德施
1.德泽恩施。
78 . 德士
1.宋温州人林灵素,少从浮屠学,苦其师打骂,改当道士。后以方术为宋徽宗所宠,"欲废释氏以逞前憾",请改僧为德士。徽宗采纳其建议,遂于宣和元年正月下诏废佛。
79 . 德守
1.道德操守。
80 . 德寿
1.见"德寿宫"。 2.宋高宗赵构的代称。
81 . 德寿宫
1.宋宫名。原为绍兴十五年宋高宗钦赐给秦桧的大宅,并有高宗亲笔题额"一德格天之阁",后改名为"德寿宫"。绍兴三十一年高宗退位后常居于此。故址在今浙江杭州望仙桥东。
82 . 德水
1.黄河的别名。 2.佛教语。谓功德水。
83 . 德素
1.犹德性,德行。
84 . 德宿
1.即德星。
85 . 德绥
1.谓以恩德安抚。
86 . 德体
1.德之体性。
87 . 德望
品德和声誉:有德望,堪任大事。
88 . 德威
1.谓以德行威。 2.恩德与威权。
89 . 德问
1.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90 . 德宪
1.谓美善之法。
91 . 德心
1.仁善之心。
92 . 德馨
1.德行馨香。语出《书.陈君》:"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93 . 德信
1.恩德与威信。
94 . 德兴市
在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江上游。1990年设市。人口29万(1995年)。富铜等矿产资源。有著名的德兴铜矿,是全国最大的铜基地之一,有“中国的铜都”之称。
95 . 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 2.喻指贤士。
96 . 德刑
1.恩泽与刑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
97 . 德行
品德操行:以德行治天下。
98 . 德性
1.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 2.品性;品质。 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含有轻蔑意。
99 . 德选
1.谓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
100 . 德言
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论。 2.指妇德,妇言。参见"德言容功"。
101 . 德言工貌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102 . 德言工容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103 . 德言容功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104 . 德洋恩普
指德泽优渥普及。
105 . 德曜
1.亦作"德耀"。 2.汉梁鸿妻孟光的字。初,夫妇耕织于霸陵山中,后随夫至吴地,鸿贫困为人佣工,每归,光为具食,举案齐眉,恭敬尽礼。事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为贤妻的典范。
106 . 德耀
1.见"德曜"。
107 . 德业
1.德行与功业。
108 . 德以抱怨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109 . 德义
1.道德信义。 2.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
110 . 德艺
1.德行与才能。
111 . 德艺双馨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112 . 德意
1.布施恩德的心意。
113 . 德意志邦联
1815年德意志各邦组成的联盟。设有邦联议会,以奥地利代表为主席。组织松散,各邦保持完全的主权。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经常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邦联瓦解。
114 . 德意志帝国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经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后建立的国家。由二十二个德意志邦国、三个自由市和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组成。各邦享有广泛的自主权。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普鲁士首相为帝国宰相。设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被推翻。
115 . 德意志第三帝国
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116 . 德意志人
德国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欧等国。约8415万人(1985年)。讲德意志语。多信基督教新教,南部和莱茵地区的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部分务农。
117 .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118 . 德意志宗教改革
16世纪上半期德意志以改革天主教会为表现形式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517年10月由马丁·路德发动,得到德意志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天主教的繁琐仪式,反对教皇对各国教会事务的干涉,要求建立民族教会。改革运动导致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后信仰新教的诸侯与坚持天主教的诸侯发生宗教战争,新教诸侯获胜,1555年双方订立《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确立了新教的合法地位。
119 .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玄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 5.好名声。
120 . 德音莫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