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玉组词
  4. 【玉】在中间组哪些词

【玉】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

    1.传说唐诗人李贺昼见绯衣人﹐云"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遂卒。见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后因以为文人逝世的典故。

  • 2 . 白

    1.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神鸟。

  • 3 . 白

    1.白瓷盆的美称。 2.喻指圆月。

  • 4 . 白

    1.石之似玉者。指汉白玉石。

  • 5 . 白

    评剧演员。原名李桂珍,河北滦县人。女。幼习京韵大鼓,十四岁学评剧,演花旦。表演细腻真切,并创造一种低回婉转的唱法,世称“白派”。擅演《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等剧。

  • 6 . 白

    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2.指翰林院。

  • 7 . 白

    1.喻指白米粽。 2.喻指白绣球花。

  • 8 . 白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9 . 白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10 . 白

    1.白玉制的玺印。为帝王传国之宝。

  • 11 . 白

    1.笋的美称。

  • 12 . 白映沙

    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比喻诗文出类拔萃。

  • 13 . 白

    1.酒名。

  • 14 . 白

    1.以白玉为饰的书画轴。

  • 15 . 冰壑

    壑:深沟。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 16 . 冰壶

    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 17 . 冰壶

    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 18 . 冰肌

    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 19 . 冰洁

    比喻德行高洁。

  • 20 . 八珍

    泛指精美的肴馔。

  • 21 . 爆米花

    1. 见“爆米花”。

  • 22 . 白

    1.豆腐干的别名。

  • 23 . 白

    1.莲子的别名。

  • 24 . 白

    1.民间传说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称。

  • 25 . 白

    1.宫殿前的玉石台阶。亦借指朝堂。

  • 26 . 白

    1.见"白玉船"。

  • 27 . 白

    1.玉制的酒杯。

  • 28 . 白

    1.白玉制的帘钩。 2.白玉制的带钩。 3.喻指弯月。

  • 29 . 白

    1.传说东汉王乔为叶县令﹐天堕玉棺于堂前﹐王即沐浴盛饰卧于棺中﹐棺盖立阖。县人为葬于城东﹐土自成坟。见《后汉书》本传。后因用作成仙的典故。

  • 30 . 白

    1.白玉制的律管。

  • 31 . 白

    1.生栗汁的美称。

  • 32 . 白

    1.指天帝所居之处。

  • 33 . 白莲花杯

    1.比喻妇女的手。

  • 34 . 白莲花盏

    1.见"白玉莲花杯"。

  • 35 . 抱握珠

    比喻满腹经纶,富有才学。

  • 36 . 碧

    1.碧玉做的椽子。亦喻绿竹。

  • 37 . 碧

    1.南朝乐府《吴声歌曲》名。属《清商曲》。

  • 38 . 碧

    1.《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长房为市掾,见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即跳入壶中。长房因诣翁,翁与俱入壶中,见玉堂庄严华丽,美酒嘉肴充盈其中,相与饮毕而出。后因以"碧玉壶"指仙境。

  • 39 . 碧

    1.神话中一种供仙人食用的花。

  • 40 . 碧

    1.犹妙龄。多指女子十六岁时。

  • 41 . 碧

    1.亦作"碧玉簪"。 2.用碧玉制成的簪。亦喻苍翠挺拔的山峰。

  • 42 . 碧

    1.形容马蹄之美。亦借指良马。

  • 43 . 碧

    戏曲传统剧目。叙尚书之子王玉林与李秀英新婚之夜,李表兄顾文友窃取李的碧玉簪并伪造情书放在新房中,致王疑秀英不贞,恶言讽讥,百般刁难。后真相大白,秀英愤而返居娘家。玉林应试中状元,再番向秀英赔礼认错,夫妻始和好。

  • 44 . 冰弦

    筝和美称。

  • 45 . 冰房

    1.藕的美称。

  • 46 . 不分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 47 . 伯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48 . 冰清

    比喻德行高洁。

  • 49 . 冰清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 50 . 冰清

    润:滋润。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 51 . 陈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随西征军作战,屡建战功。后任前军主将,与李秀成破江北大营,并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封英王。次年援救天京(今南京),摧毁江南大营,并向浙江进军。后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 52 . 赪

    1.赤色的玉盘。 2.比喻太阳。

  • 53 . 长身

    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 54 . 赤

    1.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

  • 55 . 段

    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曾在贵州、四川等地任知县。后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三十余年。精小学、音韵学,著《说文解字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详细作注,为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 56 . 盗窃钩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 57 . 鼎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 58 . 鼎

    1.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 59 . 雕双联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华美、工巧;双联:律诗中相对偶的两句。形容属对极为精巧。

  • 60 . 雕栏

    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 61 . 雕阑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 62 . 调

    1.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 63 . 粉妆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 64 . 粉妆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 65 . 粉装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 66 . 鼎铛

    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 67 . 浮

    1.亦省称"浮玉"。 2.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3.指今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焦山。

  • 68 . 丰年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 69 . 冯

    国民党爱国将领。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为国民军,并电邀孙中山北上。1926年在五原誓师,脱离北洋军阀,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30年与阎锡山、李宗仁等举兵反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初期,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因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被迫去美国。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乘船途中遇难。

  • 70 . 赴召

    1.相传唐代诗人李贺将死,昼见绯衣人传玉帝诏令,谓"帝成白玉楼,文召君为记",随卒。见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后因称文人早死为"赴召玉楼"。

  • 71 . 改改步

    步: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以地位排列。改换玉饰,改变步数。指地位身份改变,礼数也应变更。

  • 72 . 改改行

    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 73 . 攻以石

    1.语本《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谓加工玉璞要借用它山之石,后用以喻以人之长,治己之短。

  • 74 . 龟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 75 . 桂薪

    指柴米昂贵。

  • 76 . 桂之地

    指京师。

  • 77 . 汉白

    1.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

  • 78 . 肌肉

    肌:肌肤。形容皮肤洁白细嫩,如雪如玉。

  • 79 . 鹤林

    笔记。宋代罗大经作。十八卷。主要记述南宋中期的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体制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书中涉及文人交往,诗文评论资料较多。

  • 80 . 侯服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81 . 化干戈为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 82 . 戛鸣金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83 . 戛锵金

    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同“戛玉敲金”。

  • 84 . 戛敲冰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85 . 戛敲金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86 . 黄

    1.指水仙花。

  • 87 . 黄

    1.符箓。符箓多用黄纸书写,故称。

  • 88 . 积堆金

    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 89 . 霍小

    传奇小说。唐代蒋防作。写进士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相爱,得官后另娶望族卢氏女,弃小玉于不顾。小玉忧愤成疾而亡。后李益屡遭鬼魂捉弄,猜疑成疾,虐待其妻妾。小说形象真实丰满,刻画细致入微。明代汤显祖曾改编为戏曲《紫钗记》。

  • 90 . 击

    1.见"击碎唾壶"。

  • 91 . 击敲金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 92 . 金童

    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 93 . 艰难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 94 . 蒹葭倚

    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芦苇靠在玉树旁。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 95 . 蒹葭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

  • 96 . 金鏣

    ?O马嚼子;络:马笼头。金饰马嚼子和玉饰马笼头。指高官显贵人家的奢华坐骑。比喻高官显贵的优厚待遇。

  • 97 . 金题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 98 . 金声

    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 99 . 金声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100 . 金声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 101 . 金辉

    形容文辞斑斓简洁。

  • 102 . 金徽

    徽:系琴弦的丝线;轸:转动琴弦的轴。高贵、雅致的琴徽和琴轴。形容流畅悦耳的琴声。也比喻超凡脱俗的雅调。

  • 103 . 金齑

    1.谓精美的食物。

  • 104 . 金齑

    古代吴郡制作的一种美味食品,用细切的鲜鲈鱼和菰菜拦以调料晒制而成,鲈鱼鲜白如玉,菰菜嫩黄如金,因而得名。泛指美味佳肴。

  • 105 . 金虀

    1.见"金齑玉脍"。

  • 106 . 金枷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 107 . 蛟龙

    1.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

  • 108 . 金科

    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 109 . 金科

    臬,标准,法式。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同“金科玉律”。

  • 110 . 金科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 111 . 金科

    1.贵重的法令和古文字。

  • 112 . 金口

    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 113 . 金口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114 . 金口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115 . 金鳌

    1.亦作"金鳌玉栋"。 2.桥名。在北京市北海和中海之间。东西向。东西两端立两坊﹐西坊题"金鳌"﹐东坊题"玉蝀"。原名金海桥﹑御河桥。

  • 116 . 金鳌

    1.见"金鳌玉蝀"。

  • 117 . 金风

    泛指秋天的景物。

  • 118 . 金声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同“金声玉色”。

  • 119 . 金乌

    金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玉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借指时光。

  • 120 . 金相

    同“金相玉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