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礼组词
  4. 【礼】开头能组哪些词

【礼】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乐名。

  • 2 .

    1.以礼征召。

  • 3 .

    按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多用在外交场合):~服ㄧ~司。

  • 4 . 宾官

    1. 见“典礼官”。

  • 5 . 宾司

    1. 政府中专管迎宾仪式的部门。

  • 6 . 宾院

    1.唐代所设接待宾客的官署。

  • 7 .

    1.谓以礼陈说。

  • 8 .

    仪式结束。

  • 9 .

    1.汉长安十二门之一。

  • 10 .

    1.犹尊荣。

  • 11 .

    1.犹礼法﹑礼制。礼节法则。

  • 12 .

    1.礼仪规章。 2.礼乐文章。

  • 13 .

    1.谓礼仪之正道。

  • 14 . 之用,和为贵

    按礼行事,当以平和宁静为本。

  • 15 .

    1.指有关礼仪之职务。

  • 16 .

    1.古乐章名。

  • 17 .

    1.言礼之书。 2.指史书中记载有关礼仪制度的篇章。如:《晋书.礼志》;《宋书.礼志》。

  • 18 .

    1.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

  • 19 .

    1.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 20 .

    1.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 21 .

    1.见面时进献的礼物。

  • 22 .

    1.谓切合仪节;礼节得体。

  • 23 .

    1.礼敬尊重。

  • 24 .

    1.礼衣;礼服。

  • 25 .

    1.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据《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载:规妻善文能书。规卒时,妻犹年盛而色美。董卓为相,以重礼聘娶,规妻乃轻服诣卓门,辞请。卓威逼之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规妻知不免,乃立骂卓。遂被鞭扑而死,后人图画,号曰"礼宗"。

  • 26 .

    1.谓服丧完毕。

  • 27 .

    1.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

  • 28 .

    1.天子所赐之酒。

  • 29 .

    1.尊重眷顾。

  • 30 .

    1.谓居百官之首,地位尊荣,至于极点。

  • 31 .

    1.礼敬和赐与。

  • 32 .

    1.礼赠之物。

  • 33 .

    1.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 34 . 乐刑政

    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 35 .

    1.指《礼记》。《后汉书.祭祀志下》"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南朝梁刘昭注:"《周礼》为礼之经,而《礼记》为礼之传。" 2.指礼书。

  • 36 .

    1.以礼祭祀。

  • 37 .

    1.按照礼节辞谢;辞谢。

  • 38 .

    1.礼遇和赏赐。

  • 39 .

    1.以礼相待。

  • 40 .

    送礼时开列礼物名称和数目的单子。也叫礼帖。

  • 41 .

    1.礼治之道。

  • 42 .

    1.礼法。 2.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

  • 43 .

    1.道教谓礼拜北斗星君。亦称"拜斗"。

  • 44 .

    1.犹礼法。礼仪法度。 2.彬彬有礼的仪表风度。

  • 45 . 度委蛇

    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 46 . 多人不怪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 47 .

    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 48 . 烦则不庄

    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不庄重。

  • 49 . 烦则乱

    礼仪繁琐势必导致混乱。

  • 50 .

    1.谓礼节容仪足以示范于人。

  • 51 .

    1.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语出《礼记.经解》:"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陆德明释文:"坊,本又作防。"

  • 52 .

    1.明清时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

  • 53 . 废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 54 .

    1.谓礼仪之分限。

  • 55 .

    1.犹礼敬。

  • 56 .

    1.礼赠助丧之物。

  • 57 .

    拜佛:烧香~。

  • 58 .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

  • 59 . 服呢

    毛织直贡呢的别称。

  • 60 .

    1.指尚书省。

  • 61 .

    1.掌礼仪教化之官。

  • 62 .

    举行庆祝典礼时放的烟火。

  • 63 .

    1.谓礼仪教化。

  • 64 . 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 65 .

    1.记载名位尊卑之书。

  • 66 .

    亦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由西汉戴圣编纂。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 67 .

    1.按礼节交往;以礼应接。

  • 68 .

    1.指合乎礼仪的品行。

  • 69 .

    1.重礼仪之将领。

  • 70 .

    1.谓以礼相交接。

  • 71 .

    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

  • 72 .

    1.礼遇;以礼接待。

  • 73 .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 74 .

    做礼物的现金。

  • 75 .

    1.谓礼仪与禁制。

  • 76 . 禁未然

    旧时指以礼教化人民,防范邪恶的事情发生。

  • 77 .

    1.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

  • 78 .

    1.敬爱。

  • 79 .

    1.旧时官府处理公事作出裁决时所设置的桌子。

  • 80 .

    ①宗教徒向所信奉的神行礼:~堂ㄧ做~。 ②星期:下~ㄧ开学已经三个~了。 ③跟‘天(或日)、一、二、三、四、五、六’连用,表示一星期中间的某一天:~三ㄧ~六。 ④礼拜天的简称。

  • 81 . 拜日

    1.礼拜天。

  • 82 . 拜寺

    清真寺。

  • 83 . 拜堂

    基督教(新教)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 84 . 拜天

    星期日(因基督教徒在这一天做礼拜)。也叫礼拜日。

  • 85 . 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 86 .

    1.用作馈赠﹑贡献的礼物。

  • 87 . 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 88 . 奢宁简

    指礼过多而苛烦,不如俭约些。

  • 89 .

    中国古代的射箭比赛。西周时形成制度。有严格而繁琐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分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兼有考察德行、教育、社交和娱乐等作用。

  • 90 .

    1.祭神。

  • 91 .

    1.司礼者。旧时常以称祭祀时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仪者。

  • 92 . 胜则离

    指礼节过分,亲属也显得疏远了。

  • 93 . 失而求诸野

    1.谓都邑失礼则于外野求之。

  • 94 . 失则昏

    失去礼义就必然导致昏乱。

  • 95 .

    1.犹礼赐。

  • 96 .

    1.古代国君赐臣下进食的一种礼遇。

  • 97 . 士亲贤

    尊敬亲近有才有德的人。

  • 98 .

    1.古谓行礼之事。

  • 99 .

    1.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 2.《史记》八书之一。

  • 100 .

    1.黄鼠。也称拱鼠﹑鼲鼠。

  • 101 .

    1.礼教法术。

  • 102 .

    ①〈书〉礼仪的等级。 ②礼貌;礼节:不懂~。

  • 103 .

    1.谓以礼顺从尊长。

  • 104 . 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 105 .

    1.犹礼祠。谓以礼祭祀。

  • 106 .

    1.礼佛诵经。

  • 107 .

    泛称婚丧祭祀交往等的礼节:不拘~。

  • 108 .

    供开会或举行典礼用的大厅。

  • 109 .

    1.礼节;规矩。

  • 110 .

    1.犹礼单。开列馈赠礼品名目的帖单。 2.指请柬。

  • 111 .

    1.指《三礼图》。

  • 112 . 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 113 .

    1.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 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 114 .

    1.指礼乐仪制。 2.谓礼经所载之文。

  • 115 . 无不答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 116 .

    为了表示尊敬或庆祝而赠送的物品,泛指赠送的物品。

  • 117 .

    1.馈赠的粮食或饲料。

  • 118 . 下于人,将有所求

    礼:礼物;求:请求。送礼物给人,一定是对人有所求助。

  • 119 . 先一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同“礼先壹饭”。

  • 120 . 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