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开头能组哪些词
- 1 . 彩鳌- 1.旧时元宵灯景的一种。用彩灯堆成﹐象巨鳌形。多称鳌山。 
- 2 . 彩笔- 1.五彩之笔。 2.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 3 . 彩笔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4 . 彩币- 1.指赏赐的财帛。 
- 5 . 彩帛- 1.彩色丝绸。 
- 6 . 彩绣- 1.彩色刺绣。 2.指彩绣的衣物。 
- 7 . 彩选- 1.唐宋时的一种博戏。类似后来的升官图。相传为唐李合所制。 
- 8 . 彩选格- 1.即彩选。 
- 9 . 彩绚- 1.绚烂多彩。 
- 10 . 彩艳- 1.绚丽。 2.指文采。 
- 11 . 彩燕- 1.旧俗﹐立春日剪彩绸为燕饰于头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12 . 彩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13 .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 14 . 彩鹢- 1.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 15 . 彩印- 1. 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达到彩色画面效果。 
- 16 . 彩斿- 1.见"彩旒"。 
- 17 . 彩釉- 1. 多种颜色的釉料。如:彩釉陶器。 
- 18 . 彩舆- 1.彩轿。 
- 19 . 彩云- 1.绚丽的云彩。 
- 20 . 彩云易散-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 21 . 彩晕- 1.彩色的云气。 
- 22 . 彩藻- 1.文采藻饰。 
- 23 . 彩缯- 1.彩色绢帛。 
- 24 . 彩战- 1.指博戏争胜。 
- 25 . 彩章- 1.彩色涂饰。 
- 26 . 彩仗- 1.彩饰的仪仗。 
- 27 . 彩杖- 1.用彩绸装饰的木杖。宋代风俗,立春前一日,开封﹑祥符两县,置土制春牛于府前,是日绝早,府县官员以彩杖鞭打春牛,表示劝农,谓之打春。 
- 28 . 彩舟- 1.装饰华丽的船。 
- 29 . 彩子- 1.用各色绸布或绢纸扎成的彩花﹑流苏等饰物。 
- 30 . 彩翰- 1.犹彩笔。 
- 31 . 彩毫- 1.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 32 . 彩号- 1.指伤员。 
- 33 . 彩虹- 1.日光与水气相映﹐呈现在天空中的弧形彩色光带。 
- 34 . 彩花- 1.彩绢制作的花。 
- 35 . 彩画- 1.彩色画。 2.谓以彩色绘饰。 
- 36 . 彩灰- 1.见"彩灰酒"。 
- 37 . 彩灰酒- 1.传说中的酒名。唐杜荀鹤《松窗杂录》:"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后遂用"彩灰酒"为返魂之典。亦省作"彩灰"。 
- 38 . 彩绘- 器物上的彩图:梁柱上的彩绘吸引着许多游客。 
- 39 . 彩笺- 1.见"彩笺"。 
- 40 . 彩轿- 1.即花轿。女子出嫁时乘坐。 
- 41 . 彩局- 1.指掷骰赌赛。 
- 42 . 彩具- 1.指赌具。 
- 43 . 彩礼- 也作“财礼”,又称“聘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 
- 44 . 彩旒- 1.亦作"彩斿"。 2.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 
- 45 . 彩楼- 1.用彩色绸帛结扎的棚架。一般用于祝贺节日盛典喜庆之事。 2.特指七夕乞巧楼。 
- 46 . 彩缕- 1.彩色丝线。 
- 47 . 彩鸾- 1.即鸾鸟。 2.传说中的仙女。与书生文箫相恋﹐归锺陵为夫妇。见元林坤《诚斋杂记》。 
- 48 . 彩霓- 1.即彩虹。 2.宋司马光《范景仁传》:"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沈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谓景仁为失韵。"后遂以"彩霓"为作诗用韵之典。 
- 49 . 彩女- 1.身份较低的宫女。 
- 50 . 彩排- 戏剧、舞蹈等在正式公演前具备全部演出合成条件的总排演。 
- 51 . 彩棚- 1.用彩纸﹑彩绸﹑松柏树枝等装饰的棚子。多用于丧礼﹑婚仪或庆典。 
- 52 . 彩票- 1.旧时奖券的一种。中彩者按头彩﹑二彩等各种等级得奖。一般不还本﹐也不计利息。 
- 53 . 彩品- 1.竞赛的奖品。 
- 54 . 彩旗- 1.彩色的旗子。古用作仪仗。 2.现用于会场布置以及游行﹑庆祝等活动。 
- 55 . 彩气- 1.谓吉利的兆头。 
- 56 . 彩蒨- 1.指秋冬不凋之草。 
- 57 . 彩球- 1.以彩绸锦缎等制成的球。 
- 58 . 彩券- 彩票。 
- 59 . 彩色- 1.多种颜色。 2.光彩,光荣。 
- 60 . 彩色粉笔- 1. 有色粉笔。 
- 61 . 彩色片- 也称“天然色感光片”。彩色摄影用的感光片。可记录、再现原物的色彩。根据构成原理可分为加色法彩色片和减色法彩色片,后者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按感光乳剂所使用的成色剂不同,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为适应摄影光源色温的不同,有日光型、灯光型和日光灯光通用型三种。 
- 62 . 彩色摄影- 运用光线、色彩手段再现自然和生活图景的摄影。先将彩色感光负片经曝光和冲洗加工后,形成与景物色彩互为补色的负像,然后将其在正性的感光材料上晒印或放大成与景物色彩一致的正片和照片。 
- 63 . 彩色水泥砖- 一种装饰性的面砖。用彩色水泥加适量水,经机械拌和、成型、养护而成。适用于公共建筑物的墙面、楼面和地面等的装饰。 
- 64 . 彩色影片- 1. 彩色的电影片。 
- 65 . 彩色照片- 1.用彩色摄影拍出的照片。2.一种有多种颜色的照片。 
- 66 . 彩山- 1.宋代元宵节放花灯,宫内灯彩堆叠成山形,称为彩山。 
- 67 . 彩胜- 1.即旛胜。唐宋风俗﹐每逢立春日﹐剪纸或绸作旛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 2.谓博戏取胜。 3.指彩头﹑奖品。 
- 68 . 彩饰- 1. 建筑物的彩色装饰。如:门廊彩饰一新。 
- 69 . 彩幡- 1.见"彩旛"。 
- 70 . 彩旛- 1.亦作"彩幡"。 2.即彩胜。 
- 71 . 彩坊- 1.扎彩的牌坊。 
- 72 . 彩凤- 1.即凤凰。 
- 73 . 彩凤随鸦- 凤:凤凰;鸦:乌鸦。美丽的凤鸟跟了丑陋的乌鸦。比喻女子嫁给才貌配不上好的人。 
- 74 . 彩服- 1.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 75 . 彩丝- 1.彩色丝线。 2.旧俗以彩丝为端午日应节之物。据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长命缕"﹑"续命缕"。唐代故事,宫中常于端午日以彩丝所结长命缕赐诸臣。 
- 76 . 彩丝系虎- 1.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彩丝系虎"。参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彩丝系虎》。 
- 77 . 彩塑- 即“泥塑”(556页)。 【彩塑】即“泥塑”(556页)。 
- 78 . 彩索- 1.彩色丝绳。 2.指秋千索。 
- 79 . 彩陶- 1.带有彩绘花纹的古代陶器。凡有两种:一为烧制前绘上﹐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另一种是烧成后再作彩绘。通常所谓"彩陶"﹐多指前者。 
- 80 . 彩陶文化- 1.见"仰韶文化"。 
- 81 . 彩头- 赌博、对奖、竞赛等获利或获胜的预兆,泛指运气:好彩头。也指这种获利或获胜所得的物品:得了彩头。 
- 82 . 彩幄- 1.彩绸制的篷帐。 
- 83 . 彩物- 1.犹礼物。 
- 84 . 彩霞- 1.色彩绚丽的云霞。 
- 85 . 彩蟾- 1.传说月中有蟾蜍﹐因用以借指月宫。 
- 86 . 彩唱- 也叫“彩扮”。曲艺表演形式之一。演员以简单的化装作人物扮演。通常二三个演员先以第三者身份叙述故事,然后临时化装,扮演人物。其中可随时恢复演员身份或化装扮演节目中其他人物。许多曲艺向戏曲发展时,往往经过彩唱阶段。 
- 87 . 彩车- 1. 用彩绸、彩纸或彩灯等装饰的车辆。如:游行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巨型彩车。 
- 88 . 彩乘- 1.彩车。 
- 89 . 彩绸- 1.多指结彩用的各色丝绸。 
- 90 . 彩船- 1. 大舱容的游览船,尤指制造精良、装饰华美的游艇。 
- 91 . 彩吹- 1.谓彩衣人吹奏乐器。一说发声吹奏。 
- 92 . 彩翠- 1.鲜艳翠绿之色。 
- 93 . 彩错- 1.谓色彩交错。 
- 94 . 彩带- 1. 各种颜色的丝绸带子。 
- 95 . 彩旦- 也称“丑旦”。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滑稽风趣或奸刁的女子。实为扮演女性的丑脚。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如京剧《铁弓缘》的茶婆、《拾玉镯》的刘妈妈等。 
- 96 . 彩灯- 1. 有颜色的灯。如:城市因众多的彩灯而变得灿烂辉煌。 
- 97 . 彩电- 1. 彩色电视机的简称。 
- 98 . 彩调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有“彩调”、“彩灯”、“耍牡丹”、“采茶戏”、“嗬海戏”等名称。1955年定今称。起源于民间采茶歌,清道光年间已有以三小戏形式演出。唱腔属曲牌体,分腔、板、调三大类。剧目有《刘三姐》、《三朵小红花》等。 
- 99 . 彩牃- 1.彩色的叠布。 
- 100 . 彩段- 1.彩色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