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眠组词
  4. 【眠】结尾能组哪些词

【眠】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安

    安稳地熟睡:~药ㄧ喧嚣的车马声,让人终夜不得~。

  • 2 . 长

    婉辞。指人死亡:烈士长眠在松柏丛中|伤心最是怀中女,错认长眠作暂眠。

  • 3 . 蚕

    1.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数次皮﹐每次蜕皮前有一段时间不动不食﹐如睡眠的状态﹐故称。

  • 4 . 伯虑愁

    伯虑:国名;愁:忧愁。伯虑国的人忧虑睡眠。形容太过忧虑。

  • 5 . 成

    1.入睡。

  • 6 . 冬

    某些动物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如蛙、龟、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卧在洞里,血液循环和呼吸非常缓慢,神经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 7 . 春

    1.春睡。亦指春日困倦而生的睡意。

  • 8 . 初

    1.蚕孵化后,初次蜕皮时出现不动不食的现象,谓之初眠。

  • 9 . 催

    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用言语暗示或其他方法使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催眠者通过诱导和暗示使被催眠者说出病情、病历,被压抑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以找出致病根源;而被催眠者则对催眠者的暗示等保持被动、顺从的关系。

  • 10 . 单

    1.独宿。

  • 11 . 抵足而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 12 . 高

    1.高枕安眠。 2.指闲居。

  • 13 . 甘

    1.酣睡。

  • 14 . 酣

    熟睡。

  • 15 . 鼾

    1.犹鼾睡。

  • 16 . 鹤

    1.据清吕留良等《<和靖诗钞>序》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有"梅妻鹤子"之称。故以"鹤眠"指隐居,孤眠。

  • 17 . 惊

    1.惊破睡眠。

  • 18 . 吏部

    1.《晋书.毕卓传》:"﹝卓﹞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后因谓饮酒废事为"吏部眠"。

  • 19 . 睽

    1.乖异独处。

  • 20 . 立盹行

    站立、行走时都在睡觉。形容十分疲倦。

  • 21 . 龙

    1.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号。公麟致仕后,归老于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 2.指归隐林下。 3.山名。在安徽桐城西北,与舒城﹑六安接界。借指舒州。

  • 22 . 柳三

    1.传说汉苑中柳树一日三起三倒,如人一日三眠。

  • 23 . 露

    1.露宿于野。

  • 24 . 猫鼠同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 25 . 瞑

    1.晩上睡觉。

  • 26 . 牛

    1.即牛眠地。

  • 27 . 巧妻常伴拙夫

    巧媳妇常与笨拙的丈夫同眠。比喻不称心如意的事。

  • 28 . 千

    1.光色鲜明貌。 2.幽深貌。

  • 29 . 仟

    1.昏暗不明貌。 2.草木丛生貌。

  • 30 . 阡

    1.草木茂密貌。

  • 31 . 芊

    1.光色盛貌。亦喻文采华美。 2.犹芊绵。草木蔓衍丛生貌。 3.犹芊绵。连绵不绝貌。

  • 32 . 清

    1.谓躺卧在床上休息而未入睡。

  • 33 . 入

    1.入睡,睡着。

  • 34 . 三

    1.蚕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成睡眠状态。第三次蜕皮谓之三眠。

  • 35 . 沈

    1.亦作"沉眠"。 2.犹酣睡;昏睡。 3.长眠。指死。

  • 36 . 烧地卧,炙地

    1.见"烧地眠,炙地卧"。

  • 37 . 失

    睡眠不足或睡不深熟。分为难于入睡、易于惊醒、睡眠持续时间短于正常三类。原因多种,或是精神过度紧张和兴奋(如神经衰弱),或由疼痛、环境不安静、服用兴奋性饮料和药物引起。在防治上,去除失眠原因最为重要。

  • 38 . 熟

    1.沉睡。

  • 39 . 睡

    1.睡觉。

  • 40 . 四

    1.指蚕的大眠。蚕不食不动的状态叫眠,有初眠﹑二眠﹑三眠﹑大眠之别。

  • 41 . 停

    1.停留住宿。

  • 42 . 头

    1.蚕在生长过程中,第一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称"头眠"。

  • 43 . 瓮

    1.晋毕卓嗜酒,常醉眠于瓮侧。事见《晋书》本传。后以"瓮眠"称醉眠。

  • 44 . 我醉欲

    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 45 . 西食东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 46 . 夏

    又称“夏蛰”。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进入昏睡状态。如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

  • 47 . 小

    1.小憩;暂眠。

  • 48 . 休

    1.某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停止生长或活动的现象。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芽在冬季停止生长等。

  • 49 . 眩

    1.目不安貌;视不明貌。

  • 50 . 晏

    1.安眠。 2.谓睡得很迟才起床。

  • 51 . 一向

    1.睡卧时不翻来复去。谓安睡。

  • 52 . 慵

    1.睡懒觉。

  • 53 . 永

    1. 婉辞,长眠。指人死。

  • 54 . 再

    1.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 55 . 炙地

    1.贴地而睡。形容穷困。

  • 56 . 昼

    1.白昼睡眠;午睡。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