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儒组词
  4. 【儒】开头能组哪些词

【儒】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谓学问渊博。 2.指博学之士。

  • 2 .

    1.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 3 .

    1.汉称博士官为儒臣。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

  • 4 .

    1.指儒生之辈,读书人。

  • 5 .

    1.儒家的道德原则。 2.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 3.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

  • 6 .

    1.儒家经典。

  • 7 .

    1.委任学官的公文。

  • 8 .

    1.强颜欢笑的样子。《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王逸注:"喔咿﹑儒儿,强笑噱也。"一本作"嚅唲"。一说,即"嗫嚅"。参阅游国恩《楚辞讲录》。

  • 9 .

    1.儒家的传统﹑风尚。

  • 10 .

    1.古代儒者的服饰。 2.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3.谓作为儒生。

  • 11 .

    1.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牝者哺乳时,常以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故俗称人鱼。

  • 12 .

    1.古代官立学校。

  • 13 .

    1.犹言儒学之门。

  • 14 .

    1.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 15 .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2.借指儒生。

  • 16 .

    1.泛指古代的学术﹑文化机构。如太学﹑昭文馆﹑集贤院之类。

  • 17 .

    1.读书人家的闺阁。

  • 18 .

    1.为世所重的名儒。

  • 19 .

    1.杰出的儒家学者。

  • 20 .

    1.温文厚重。

  • 21 .

    1.读书人的户籍。元代根据居民的职业分户籍为民户﹑军户﹑儒户﹑医户等名目。 2.指具有此种户籍的居民。

  • 22 .

    1.儒家的教化。

  • 23 .

    1.宽柔,柔弱。

  • 24 .

    1.儒家的经籍。 2.读书人的户籍。

  • 25 .

    1.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2.指读书人家。

  • 26 . 家经书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27 .

    1.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

  • 28 .

    1.指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中国历史上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 29 . 教徒

    1.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 30 .

    1.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明代通称方巾,为生员的服饰。

  • 31 .

    1.温良谨厚。

  • 32 .

    1.儒家的经籍。

  • 33 .

    1.才智出众的儒士。

  • 34 .

    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 35 .

    1.儒士。

  • 36 .

    1.儒生出身的吏员。

  • 37 .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 2.泛指儒生﹑读书人。 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4.指儒家著作。 5.指儒家经学。 6.指学官。

  • 38 . 林丈人

    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 39 .

    1.儒士之辈。

  • 40 .

    1.儒门友好。

  • 41 .

    1.犹儒家。 2.泛指读书人家。

  • 42 .

    1.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同为重要学派。 2.泛指多种学派。

  • 43 .

    1.亦作"儒愞"。 2.柔弱,不刚强。

  • 44 .

    1.儒士之辈。

  • 45 .

    1.古代棋类之一,行于北魏。

  • 46 .

    1.儒士。

  • 47 .

    1.柔弱,文弱。 2.指文弱的气质。

  • 48 .

    1.局促貌。

  • 49 .

    1.见"儒懦"。

  • 50 .

    1.文弱;柔弱。

  • 51 .

    1.犹缙绅。

  • 52 .

    1.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

  • 53 .

    1.博雅淳正的师傅。 2.元明时称官学的教官。

  • 54 .

    1.儒学和史学。

  • 55 .

    1.崇奉孔子学说的人。汉以后亦泛称读书人﹑学者。

  • 56 . 士成林

    儒士:指读书人。比喻读书人很多。

  • 57 .

    1.儒教和佛教。

  • 58 .

    1.儒家经籍。

  • 59 .

    1.迂缓迟钝。

  • 60 .

    1.儒家的原则﹑学说﹑思想。

  • 61 .

    1.犹儒将。

  • 62 .

    1.博通的学者。

  • 63 .

    1.学校,庠序。 2.谓儒教。

  • 64 .

    1.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2.宿儒,名儒。 3.泛指儒士。 4.儒术,儒学。 5.指读书人家。 6.儒雅质朴。

  • 65 .

    1.犹寒酸。形容读书人贫窘之态。

  • 66 .

    1.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 67 .

    1.儒者席上。犹今言知识界。

  • 68 .

    1.儒生和游侠。 2.指有侠义之风的读书人。

  • 69 .

    1.对容貌慈祥的长寿老人的尊称。

  • 70 .

    1.儒生。 2.犹先儒。

  • 71 .

    1.贤能的儒士。

  • 72 .

    1.谓儒学发源之地。

  • 73 .

    1.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 74 .

    1.指古代的官立学校。

  • 75 .

    1.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荀子》有《儒效篇》。

  • 76 .

    1.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2.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3.谓斯文地慢步行走。

  • 77 .

    1.秦始皇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后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 78 .

    1.贤能的儒士。

  • 79 .

    1.指德才兼优的儒士。

  • 80 .

    1.儒学和玄学。

  • 81 .

    1.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2.元﹑明﹑清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3.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 82 .

    1.谓儒学教育。

  • 83 .

    1.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 2.谓学问渊博。 3.指儒术。 4.谓风度温文尔雅。 5.谓优柔寡断。 6.风雅。 7.典雅;优雅。

  • 84 . 雅风流

    ①文雅而飘逸。 ②指风雅淳正。

  • 85 .

    1.才德出众的儒士。

  • 86 .

    1.指儒学,儒家经学。 2.谓读书应举之业。 3.以儒学为业。

  • 87 .

    1.犹儒服。 2.指穿儒服。 3.借指儒生。

  • 88 .

    1.旧时称儒生之行医者。

  • 89 .

    1.谓饱学的儒士。

  • 90 .

    1.犹儒林。

  • 91 .

    1.儒学领域。

  • 92 .

    1.亦作"儒喆"。 2.指学问才智超群的人。

  • 93 .

    1.见"儒哲"。

  • 94 .

    1.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

  • 95 .

    1.学官之职。

  • 96 .

    1.读书人的装束。借指读书人。

  • 97 .

    1.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