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鼓组词
  4. 【鼓】在中间组哪些词

【鼓】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败

    1.中医药名。

  • 2 . 败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3 . 白

    1.蒲公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蒲公英》。

  • 4 . 敝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5 . 持布过雷门

    1.比喻在高手前卖弄。

  • 6 . 扯夺旗

    形容作战勇敢。

  • 7 . 鼚轩舞

    1.谓击鼓跳舞。泛指游乐。

  • 8 . 布雷门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 9 . 吹弹

    1.谓吹竹﹑弹弦击鼓﹑拍板。亦泛指戏曲演奏技能。

  • 10 . 吹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 11 . 打撺

    1.打鼓撺掇角色上场。喻鼓动,怂恿。

  • 12 . 撺

    1.指从旁帮腔的话。

  • 13 . 当面对面锣

    1.见"当面锣对面鼓"。

  • 14 . 大

    1.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 15 . 对牛

    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 16 . 掉舌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17 . 奋翅

    奋:奋力;鼓:振动。振动羽翼,奋力飞翔。比喻振作有为。

  • 18 . 棡

    1.曲名。相传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作?鼓曲。或谓其曲辞本之鲜卑。

  • 19 . 烽不息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 20 . 桴相应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 21 . 含哺而熙,腹而游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熙:游戏;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22 . 含哺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23 . 记里

    1.见"记里车"。

  • 24 . 黄门

    1.乐曲名。后汉乐有四品:《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 2.职官名。

  • 25 . 花

    1.旧时杭州谓僧人为丧事人家作法乐时抛弄鼓棒。

  • 26 . 花

    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

  • 27 . 欢忭

    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同“欢忻鼓舞”。

  • 28 . 欢呼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 29 . 欢忻

    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 30 . 欢欣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 31 . 笳

    1.亦称"笳鼓之徒"。 2.指衙门中凶恶的吏卒。

  • 32 . 笳之徒

    1.见"笳鼓人"。

  • 33 . 驾

    1.据《后汉书.循吏传序》载,汉光武帝刘秀,治民以轻法,修身以俭朴,"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驾鼓车"本用以称颂光武帝不务玩好﹑崇尚节俭的美德。后用作大材小用之典。

  • 34 . 击传花

    1.见"击鼓催花"。

  • 35 . 击催花

    1.唐南卓《羯鼓录》:"上(唐明皇)洞晓音律……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用作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今亦用作游戏。

  • 36 . 击鸣金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37 . 击壤

    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 38 . 简

    1.古代官署名。宋制﹐门下省设登闻检院﹑登闻鼓院﹐掌管受理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申诉进状﹐先经鼓院﹐或为所抑﹐则至检院。二院合称简(检)鼓院。见《宋史.职官志一》。

  • 39 . 金连天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40 . 金齐鸣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 41 . 金喧阗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42 . 谏谤木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 43 . 胶柱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 44 . 羯催花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 45 . 羯解秽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解秽:除去脏物。敲击羯鼓,以解除不快。指用自己喜欢的事物来解除不快的情绪。

  • 46 . 擂鸣金

    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47 . 擂鸣锣

    1.形容作战布阵的声势。

  • 48 . 擂筛锣

    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 49 . 漏移则番代

    1. 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番代,轮换。

  • 50 . 两部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51 . 锣点儿

    1.指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的声响和节奏。

  • 52 . 锣

    1.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

  • 53 . 锣喧天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 54 . 锣齐不齐

    比喻人到不齐或条件不具备。

  • 55 . 明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56 . 轮睛

    1.睁圆眼睛。

  • 57 . 蒙在

    好象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58 . 闷在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59 . 鸣吹角

    1.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 60 . 鸣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 61 . 鸣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62 . 暮朝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同“暮鼓晨钟”。

  • 63 . 暮晨钟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64 . 棚车

    1.宋真宗咸平﹑景德间,天下升平。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三。

  • 65 . 破乱人捶

    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 66 . 旗相当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67 . 旗相望

    军队行列很长,战旗军鼓前后相接。形容队列绵延不绝,严整有气势。

  • 68 . 气

    1.非常生气的样子。

  • 69 . 肉

    1.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

  • 70 . 如琴瑟

    琴瑟:古代弦乐器。好像弹奏琴瑟一样。比喻夫妻间像弹奏琴瑟那样和谐美好。

  • 71 . 商羊

    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 72 . 石书院

    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 73 . 石

    战国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称。共十块石,每块刻四言诗一首,体制与《诗经》相近,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因也称“猎碣”。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结构严谨,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 74 . 诗肠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 75 . 说

    1.曲艺的一种。说大鼓书。

  • 76 . 手

    1.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 77 . 陶熔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78 . 陶镕

    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79 . 铜

    1.叩击铜鼓的大型金银钗。

  • 80 . 听话听声,锣听音

    1.谚语。意谓由此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

  • 81 . 蛙鸣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一般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 82 . 掀风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 83 . 弦而

    1. 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名词,用如动词,“弹”的意思。如: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 84 . 湘灵

    1.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

  • 85 . 湘妃

    1.见"湘灵鼓瑟"。

  • 86 . 一而下

    趁形势有利或士气高昂时,一举打跨敌人或攻占城市。

  • 87 . 一一板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88 . 一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89 . 悬待椎

    比喻急不可待。

  • 90 . 腰

    1.又称打腰鼓。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陕北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中国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 91 . 腰兄弟

    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 92 . 摇唇

    犹言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93 . 摇唇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94 . 雍门

    1.相传雍门子周以善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门子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秦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嘗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楚王秦帝,必报雠于薛矣。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孟尝君闻之悲泪盈眶。子周于是引琴而鼓,孟尝君增悲流涕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见汉刘向《说苑.善说》。《三国志

  • 95 . 鱼道情

    1.即道情。以唱为主的一种曲艺,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因演唱时常用鱼鼓简子伴奏而得名。

  • 96 . 鱼

    1.见"鱼鼓简子"。

  • 97 . 鱼简板

    1.见"鱼鼓简子"。

  • 98 . 鱼简子

    1.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

  • 99 . 杖

    1.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

  • 100 . 钟

    1.亦作"钟鼓楼"。 2.放置钟鼓的楼。古代用以计时报更。

  • 101 . 钟

    1.官署名。明代掌管内廷戏剧。 2.官署名。清代掌管计时报更。

  • 102 . 钟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 103 . 钟馔玉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 104 . 重打,另开张

    重:重新。比喻重新开始,另起炉灶。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